12月26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济南市服务群众安居的有关情况。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亓伟介绍,预计2025年3000余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房源可达到预售条件,将以“保本微利”的价格配售,满足工薪收入困难群体的产权型住房保障需求。
今年以来,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项目深化年”为总牵引,聚焦市民安居需求,统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持续完善“市场+保障、购买+租赁”的住房供给体系,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提升宜居水平,以实际行动建设现代泉城。
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良好
以政府引导,助力市场销售。2024年以来济南市先后举办春季房展会、夏季购房节、“百城千企商品房促销”活动,发放5000万元购房消费券。同步开发“泉城楼市”小程序,为购房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一站式查询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力促住房消费。创新推出二手房“云网签”办理模式,协同有关部门推广二手房“带押过户”“带封过户”,满足不同房产交易主体置业需求,激发市场活力。
大力实施“三大工程”,发挥城市融资协调机制作用,全力推进“保交房”,多渠道稳定房地产投资,有效激活房地产转型发展动力。今年10月,出台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7条措施,释放积极信号,进一步增强市场信心,10月、11月,新建商品住宅网签面积分别为72万平方米、59.7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19.9%、20.3%。
此外,通过政策激励,进一步提升住房品质。全市12个项目入选山东省第二批高品质住宅试点,数量居全省首位。
全年筹集保租房1.54万套(间)
优化租赁供给。落实公租房常态化分配及保障性租赁住房“零门槛”申请政策,为新市民提供优质服务。创新非住宅存量房屋改建等渠道,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54万套(间),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试点购置租赁房源3.05万套,为新市民提供高品质的安居之所。
拓宽购买途径。按照住建部的要求,探索实施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了涵盖“建设、配售、管理、回购”四个关键环节的政策体系,筹集房源6000套。港沟、彩石项目申报“好房子”和“好小区”案例推荐。预计2025年3000余套房源可达到预售条件。
落实货币补贴。坚持“租购补”结合,对于暂时未选到合适保障性住房的新市民、青年人以及有购房需求的高层次人才,通过发放租房、购房补贴,满足其阶段性住房需求。今年以来,累计核发租赁住房补贴4.9万户、1.68亿元,向3400余名高层次人才、核发购房补贴3.88亿元。
今年启动实施100个城市更新项目
创新开展城市体检,精准定位“城市病”。坚持以城市体检引领城市建设,入选全国“深化城市体检工作制度机制试点”城市,创新构建“61+13”泉城特色指标体系,完成18个街道、213个社区、1320个小区、1万多栋住宅、47个城中村的“健康体检”,组织智库专家梳理归纳15项重点问题,制定41项整改措施,形成“1+5”城市体检成果体系,为“城市病”“把脉开方”。
有序实施城市更新,提升片区“宜居性”。全年启动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51个,其中6个项目已完成回迁,新开工城中村改造安置房10.34万套,超额完成年度开工任务。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9个、909万平方米,惠及群众11.8万户。传承城市“文脉”,今年全市已启动实施100个城市更新项目,完成投资517亿元,济南古城(明府城片区)、历城区579百工集、天桥区1922电竞新媒体产业园等10余个项目入选省级示范项目,蹚出了城市更新与经济文化建设同频的新路径。
完善城市设施建设,增强市民“幸福感”。开工建设公共停车设施34处、新增泊位1.23万个,助力缓解“停车难”。新增海绵城市面积50.13平方公里,累计建成315.53平方公里,助力消除城市内涝。推进全市供热“一张网”建设,实现管网互联互通、热源互相补充,保障群众温暖过冬。实施无障碍环境项目350个,打造不同主题的示范线路6条,形成“天下第一泉示范区”等无障碍环境建设片区6个,以精细化的设施建设传递城市温度。
记者:罗晓飞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