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元素和宗教传统无关,一切都源于他发表的一首匿名诗

全文2193字,阅读约需7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圣诞节与基督教传统无关,起源于1823年12月23日刊登在《特洛伊前哨报》的一首诗歌。

02该诗歌塑造了美国乃至其他国家的圣诞节面貌,如今圣诞节已成为享受家庭温馨、充满童真奇趣的时光。

03诗歌作者克莱门特·克拉克·摩尔融合了荷兰传统与魔法元素,创造出了一个世俗的节日。

04除此之外,美国人在庆祝圣诞节时逐渐接纳了其他文化的传统,如装饰德国圣诞树、寄送和接收圣诞贺卡等。

05无论如何,这首诗至今仍是美国有史以来阅读最广泛的诗歌之一,具有广泛的吸引力。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地球是一个奇迹
历史|美国
将国家地理中文网设为星标方能收到正常推送

图片

如今圣诞节的庆祝活动与基督教传统并无直接关系,一切都源于1823年12月23日刊登在《特洛伊前哨报》(Troy Sentinel)的一首诗歌,它塑造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圣诞节。| 国家地理图片集
美国人对圣诞老人的痴迷以及互赠礼物的传统,比人们想象的更为复杂。1823年12月23日《特洛伊前哨报》(Troy Sentinel)的一首诗歌中找到一丝线索。

当天,读者可以仔细阅读水牛皮毛毯和当地蜂蜜的广告,或者了解国会的最新动态。但那些感受到节日氛围的人,可能会被第三页上的“圣诞前夜”几个字所吸引。

这首诗篇幅不长,仅有几个诗节,而且是匿名发表的,讲述了一位父亲邂逅圣诞老人和其驯鹿的故事。

谁能想到,这首诗后来塑造了美国乃至其他国家的圣诞节面貌。



一首未署名的诗

目前尚不清楚这首未署名的诗歌是如何登上《特洛伊前哨报》的,它只是当天报纸上众多诗歌中的一首。

尽管诗句的来源模糊不清,但其吸引力对编辑们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将其转交给其他报纸转载,这在19世纪的期刊中是一种常见做法。

“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家庭圣诞节的模板,”东安格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研究美国圣诞节历史的美国文学教授托马斯·鲁斯·史密斯(Thomas Ruys Smith)说道。

这首诗远非遵循传统,它包含了一种别样的圣诞节元素——这种圣诞节虽然相对新颖,但如今看起来就和复活节彩蛋、万圣节南瓜灯一样平常。

这首诗流传开来后,读者纷纷向《特洛伊前哨报》询问作者是谁。直到14年后《纽约诗集》出版时,一位作者——古典学学者克莱门特·克拉克·摩尔(Clement Clarke Moore)才站了出来。

等到那时,这首诗已经迷住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并影响了后世数代人的圣诞传统。史密斯解释说,在19世纪20年代之前,现代读者可能都认不出圣诞节是什么样的。

当时对这个节日的庆祝方式在各个地区差异很大,通常会有街头庆祝活动以及酗酒行为。

“当时圣诞节在美国并没有广泛庆祝,”史密斯对《历史》杂志(History)说道,“就算有庆祝活动,那也是一场喧闹的街头庆祝,沿袭的是旧大陆的传统。”那些习俗在西欧很流行,随着第一批移民来到而传入美国。

图片

克莱门特·克拉克·摩尔(左)声称是这首诗的作者,但一些学者和荷兰农民诗人亨利·利文斯顿二世(右)的后代则认为他才是真正的作者。利文斯顿在世时从未声称自己是该诗的作者,除非有新的确凿证据将这位农民诗人与该诗联系起来,否则关于其作者身份的问题很可能无解。| 国家地理图片集

创造圣诞节

摩尔诗中所体现的传统与之截然不同。

摩尔笔下的圣诞节没有成人的狂欢,而是熟睡的孩子,以及一个夜里悄悄潜入他们家中送礼物的小精灵。装满玩具的长筒袜和圣诞老人本身都源自荷兰,源于荷兰12月5日庆祝圣尼古拉的年度盛宴。

纽约的荷兰裔居民会在家中庆祝这个节日。但那些没有荷兰血统的人,只能从奇幻故事中了解这一传统。《纽约外史》是一部假托一位虚构的荷兰作者所写的作品,其中有一个情节是,抽着烟斗的圣尼古拉坐着一辆施了魔法的马车在空中飞过,令旁观者大为惊讶。

摩尔并非荷兰人,但他是纽约人,在创作这首诗时,他大量借鉴了荷兰的传统。他对一些习俗进行了详细描述,又融入了其他元素,比如圣诞老人驾着驯鹿拉雪橇这一传奇做法。摩尔更进一步,给驯鹿取了名字,最初包括“丹德尔”和“布利岑”(在荷兰语中意为“雷”和“闪电”)

史密斯说,摩尔的诗出现在一个关键时刻:“它正好处于一个转折点上,那时圣诞节变得更像是一场以家庭为核心的庆祝活动。”

在美国建国初期,庆祝圣诞节是有争议的,尤其对那些信奉严苛加尔文主义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但到了19世纪早期,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业化的召唤,美国人开始把这个节日与家联系起来。

在大众传媒不断发展、让这首诗拥有更广泛的受众,圣诞节成了享受家庭温馨、充满童真奇趣的时光。

那种奇妙之处并不包括一些人认为的关键部分:基督教元素。这首诗避开了宗教,描绘了一个世俗的节日,传达出“祝大家圣诞快乐”的祝愿。

这与许多秉持加尔文主义观点,认为即便庆祝圣诞节也该是个庄重节日的人形成了对比。这也加剧了一场关于圣诞节应有多少宗教色彩的持续争论——这场争论至今仍很激烈。



新传统

摩尔融合了荷兰传统与魔法元素,并且美国人严格照此执行。

这首诗的流行使得那些没有荷兰血统的家庭也试着挂起长筒袜、赠送礼物,扮成神秘的圣诞老人。

很快,美国人也开始接纳其他文化的传统,从装饰德国圣诞树到寄送和接收圣诞贺卡(这一做法是由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于1843年开创的)

零售商们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鼓励圣诞节消费,甚至编造出了自己的传统,比如红鼻子驯鹿鲁道夫。

一路走来,这首当初为圣诞写作的诗歌长盛不衰,它被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佩里·科莫(Perry Como)等艺术家谱成乐曲,在《圣诞老人》、《疯狂圣诞假期》等电影中被吟诵,还成了许多喜剧作品的蓝本。

也许它的魅力在于其朗朗上口的韵律,孩子和家长都很容易记住,又或许在于那个圆滚滚、爱搞怪的圣诞老人形象,他每年圣诞夜都会秘密地忙碌着。

不管怎样,这首诗至今仍是美国有史以来阅读最广泛的诗歌之一——也是一个吸引人的模板,美国人可以借此表达他们对这个不断演变的节日的奇思妙想和种种担忧。

或许它最了不起的馈赠就是诗中那个充满奇思妙想、和蔼可亲的圣诞老人,在这首诗最初的引言中,他被描述为“那质朴却令人愉悦的父母慈爱之化身”。

即便摩尔笔下的圣诞老人早已从你家烟囱旁经过很久了,但你依然无法摆脱他创造的这个节日——以及那万籁俱寂的屋子所具有的几乎普世的吸引力。



2025年《国家地理》杂志日历已经上线,汇聚1888年以来本刊地球奇迹摄影作品精华,全球家庭科普必备,请给孩子买一本~

点击下方图片购买
撰文:Erin Blakemore
编译:Arvin
校对:钱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