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半宝宝偷吃花生米,气管被卡

AI划重点 · 全文约1049字,阅读需3分钟

1.一名1岁半的女童因偷偷吃花生米,导致气管被卡,咳嗽不止。

2.家长发现后立即将孩子送往医院,经过气管镜异物取出手术,成功取出花生米碎粒。

3.专家提醒,3岁以下宝宝不宜进食大颗粒坚果类食物,以免异物卡喉窒息。

4.同时,家长应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如突发异物卡喉,需在黄金3分钟内实施抢救。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连云港一名1岁半的女童趁着大人没注意,好奇地偷偷吃起茶几上的花生米,结果被花生米碎粒卡住气管,导致咳嗽不止。家长发现后,立即将孩子送往医院,最终,经医护人员进行气管镜异物取出手术,卡住孩子的花生米碎粒被成功取出,患儿这才转危为安。

图片

1岁半的奇奇(化名)是一个好奇且爱吃的宝宝,近段时间身体有点不舒服,吃药不是很配合,但是偷偷捡好吃的却很在行。

在家玩的时候,奇奇看到茶几上的花生米很诱人,于是趁着大人没注意,拿起来就往嘴里送,吃的过程中,忽然出现剧烈呛咳,伴口唇发青,家长发现后立即拍打其后背,奇奇在呕出少许花生米碎片后,口唇转红润,但仍咳嗽不止,有些喘息。家长经历完惊心动魄的急救后,出于担心,急忙带着奇奇赶到了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急诊。

急诊医生接诊时,发现孩子虽然面色红润,但是有烦躁哭闹,稍有气促,听诊右肺有喘鸣,当即判断可能存在支气管内异物,于是联系放射科,紧急为患儿进行肺部CT和三维重建检查,结果显示患儿右主支气管异物,奇奇被紧急收治入院。

入院后,值班医师立即联系病区主任、普通儿科主任钱前,考虑到气管内异物随时存在异物活动刺激迷走神经导致心跳呼吸骤停风险,钱前决定为患儿加急进行气管镜异物取出手术。很快,气管镜室专科护士胥萍以及麻醉科主任医师于刚、副主任医师侍海碧等全部到位,为患儿做好急救准备,全程保驾护航。

手术很快展开,手术中发现奇奇右肺主支气管下段有一颗不规则花生米碎粒堵塞气道,医生和护士默契配合,将异物篮顺利兜取,而后再次进镜,发现下面还有一枚花生米碎粒,再次予以兜取,后仔细观察各肺段支气管,确定没有异物残渣,手术结束。手术后患儿不再喘息,状态明显好转。

图片

气管异物是指位于声门下、气管和支气管的异物。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以及老年人,尤其是2岁以下的儿童,多因进食不当造成食物落入气管中而诱发疾病。食物(花生及其他坚果、爆米花、食物颗粒等)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吸入异物,而非食物物品(如硬币、回形针、大头针、钢笔帽)在学龄前儿童中更常见。

气管异物造成的损伤可分为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直接损伤又包括机械损伤(如黏膜损伤、出血等)和机械阻塞。吸入的异物可能嵌在肺的各级支气管,造成阻塞部位以下的肺叶或肺段发生肺不张或肺气肿。间接损伤包括炎症反应、感染、肉芽形成等。还可引起呼吸道梗阻,严重者会出现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钱前提醒广大家长:不要给3岁以下宝宝进食大颗粒坚果类食物,避免异物卡喉窒息或出现支气管内异物。同时,要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当突发异物卡喉时,在黄金3分钟内实施抢救。

如果怀疑异物落入气管内,患儿无窒息和严重缺氧表现,不要刺激孩子哭闹,避免异物松动气管内游走刺激迷走神经导致心跳呼吸骤停,需紧急就医,明确气管内异物,通过支气管镜取出异物。

通讯员 周思月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晓宇

(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