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石家庄12月26日消息(记者王艺霖 见习记者胡思达)12月25日,记者从石家庄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国务院批复同意《石家庄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马宇骏表示,这是“多规合一”改革后石家庄市的首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也是面向2035年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未来一个时期石家庄经济社会发展拓展了边界、划定了框架。
新闻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见习记者 胡思达 摄)
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是城市建设的“第一粒扣子”。
为更好满足城市建设发展要求,石家庄组建了由中规院牵头、各部门协同、35家专业设计单位共同参与的联合团队,历经5年零7个月、多轮次修改完善,编制形成了最终的《规划》成果,并获得国务院批复。《规划》编制期间,石家庄市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坚持“拥河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五大千亿级产业,不断推进“6+2+2”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城市规模、功能、形象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石家庄市域城镇空间格局图(央广网发 石家庄市委宣传部供图)
2035年,这座城市会呈现出怎样一番景象?
《规划》以一个目标、两大定位、三大布局、三条红线,绘制空间发展新蓝图。到2025年,石家庄初步建成乐享颐养、安逸舒适的惬意省会城市。到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同时,《规划》明确了石家庄河北省省会、京津冀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城市性质以及华北商贸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功能,城市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和清晰。
蓝图已绘,宜居、韧性、智慧之城如何建设?
《规划》确定要大力实施拥河发展战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强化“一主”和“四辅”功能协同,突出“两带”创新、特色引领,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中心城区。同时,不断完善省级、市级、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健全15分钟生活圈,提高步行15分钟公共服务覆盖率,形成多层次、全覆盖、人性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山、水、园、廊相互渗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蓝绿空间网络。
石家庄市域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图(央广网发 石家庄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规划》还有哪些举措?
石家庄作为单中心城市,人口和功能高度集聚,到上个规划期末的2020年,中心城区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仅82.1平方米、二环内人口密度达到了每平方公里1.8万人。新《规划》划定了到2035年的城镇开发边界,石家庄中心城区面积由287平方公里扩大到660平方公里,可承载城镇人口约600万人,人均建设用地提高到96.5平方米、人口密度控制在每平方公里一万人左右,将真正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在河北省委、省政府支持下,石家庄市对滹沱河城区段南侧行洪规划、应急水源地保护区进行了调整,释放出滹沱河周边578.8平方公里建设空间。同时,对城市建成区内分散布局的99万亩基本农田进行调出,在市域内统筹补足,预留了城市发展空间。为服务促进五大主导产业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该市规划了五大产业园区,并将园区内的基本农田全部调出,真正实现了“地等项目”。
“到2035年,公园绿地、广场步行15分钟覆盖率将由2020年的54%提高到90%。”马宇骏表示,石家庄市存量土地将优先用于教育、养老、绿地、文化、体育、停车场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着力塑造高品质城市生活。人均公园绿地、教育设施用地、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将逐渐增大,一座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魅力之城将成为现实。
下一步,石家庄市将认真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将规划图册的美好愿景变成城市未来的现实美景、人民幸福的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