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12月4日,春节庆祝传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名录,居世界第一。
022024年春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次达到4.74亿,同比增长34.3%,创历史新高。
03旅游可以作为春节文化的载体,通过旅游诠释春节文化内涵、展示多元价值、满足实践需求,使春节更好融入现代生活。
04为此,应深度融合春节相关的传说、歌谣、传统知识、祭祀仪式、传统手工艺、表演艺术和民俗活动,打造旅游新主题、开发旅游新产品、数字赋能旅游新场景。
05目前,已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有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中国农历新年。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已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中,春节是一个融入血脉、植入灵魂的文化图腾,承载着最炽热的情感、寄托着最美好的期望、满溢着最浓烈的年味。春节前后,围绕着辞旧迎新、吉祥平安、团圆和谐的共同主题,人们通过张灯结彩、张贴春联、制作年画等方式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通过吃团圆饭、走亲访友,祭祖敬先等活动践行团圆美满的家庭观念;通过舞龙舞狮、扭秧歌、踩高跷等项目进行广泛的民俗活动和非遗实践。
春节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人们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推陈出新,既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传承性,又具有显著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如“旅游过大年”已经成为人们欢度春节的新风尚。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次达到4.74亿,同比增长34.3%,出游人次创历史新高。
春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并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充分发挥旅游的载体作用,可以有效诠释好春节文化内涵、展示好春节多元价值、更好满足春节实践需求,从而使春节更好融入现代生活,让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感知春节、体验春节、乐享春节和传播春节。
一是以旅游诠释春节的文化内涵。春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生命意识、伦理道德、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审美情趣,深刻阐释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以旅游为载体,促进春节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以更好地诠释春节的文化内涵。一方面,要充分运用春节的文化基因,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产品中增添更多春节文化元素,进行春节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另一方面,要结合历史背景、现实需要等进行春节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让春节文化体现更多的时代特征,赋予春节旅游新的文化灵魂。例如,山东省临沭县曹庄镇朱村村民根据祭祀先祖的传统风俗,多年来大年初一把第一碗饺子敬给英烈,祭奠在1944年朱村抗日保卫战中牺牲的“钢八连”24名八路军烈士,形成了当地的新民俗,朱村也因此成为红色旅游热门景点。
二是以旅游展示春节的多元价值。春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多元价值。旅游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具有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等综合功能。发挥好旅游的综合功能,可以有效展示好春节的多元价值,实现两者之间和合共生。例如,发挥旅游的文化功能,促进文化交流,增进文明互鉴,可以提升春节的文化价值。目前,已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有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中国农历新年。中国春节民俗活动已经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发挥旅游的经济功能,促进旅游消费,可以提升春节的经济价值。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假期,国内游总花费达到6326.87亿元,同比增长47.3%。
三是以旅游满足春节的实践需求。旅游已经成为庆祝农历新年社会实践的新风尚,人们的春节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和品质化特征,越来越关注旅游产品的参与体验、文化感受和情感认同。因此,要深度融合春节相关的传说、歌谣等传统知识,祭祀先祖等传统仪式,年画制作、剪纸、灯彩制作等传统手工艺,舞龙、秧歌、高跷、戏剧、曲艺等表演艺术,灯会、花会、写春联等民俗活动,重点从打造旅游新主题、开发旅游新产品、数字赋能旅游新场景等方面着力,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春节旅游需求。例如,2024年春节期间,广东推出“博物馆里过大年”新春系列活动,全省385家博物馆开放超过1000场基本陈列展览,举办近200场迎春展览和400多场丰富多彩的新春文化活动,游客达到532万人次,掀起了文博参观热潮。【作者: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陈志辉;编辑:曹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