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自11月15日开播以来,热度持续攀升。截至12月25日,节目全网曝光量累计突破5.42亿,视频播放量超过1.13亿,六期节目直播观看量达1358万,展现出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对此表示:“《票友大会》的播出,让观众‘看戏’更‘入戏’,京剧与票友充分互动,传统艺术之美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让我们看到了戏曲事业的无限生机。”
《票友大会》中的48位票友来自天南地北,身份各异,但每个人都书写着自己的戏曲故事,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票友群像。李全忠是山东潍坊的一名票友,十几年来,他带着戏曲社团奔波于各大庙会和乡村集市,为乡亲们唱戏。大多数时候,观众席上是挑着菜篮的大爷、背着娃娃的大娘,但掌声响起时,他心里无比满足:“唱戏嘛,只要有人听,就值!”在《票友大会》的舞台上,李全忠开心地穿上自己置办的行头粉墨登场,用地道的裘派花脸唱腔演绎《姚期》,浑厚的嗓音随着唱词渐入佳境,精彩的演出不仅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还得到全国观众的广泛关注。石油工人李霞的“舞台”更为独特,那是一片寂静的油田旷野。轰鸣的机械声中,她穿着红色的工服,高歌《智取威虎山》的经典唱腔:“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高亢的嗓音回荡在铁皮工房与钻井机械间,显得格外嘹亮。对于她来说,磕头机就是最忠实的观众。
王涛是社区普法宣传员,也是一名资深票友。站在《票友大会》舞台上的他,嗓音洪亮,身姿稳健,把京剧经典剧目《九江口》唱得有板有眼,赢得了评委的高度赞誉。在生活里,他也把京剧融入到社区的每个角落。“邻居赵大爷,八十差一年;话说有一天,有人上门来……”这段反诈快板是王涛为社区老人量身定制的反诈宣传节目。通过天津快板,王涛将复杂的反诈知识生动、易懂地呈现出来,不仅让艺术变得有温度、有用处、更容易接受,还让社区里的爷爷奶奶们成了戏迷。
来自辽宁的“京剧新苗”秦雨卉是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学生。刚进大学时,热爱京剧的她充满期待,希望能加入学校的京剧社团,但没有乐队、没有戏曲服装道具,甚至连志同道合的同学也寥寥无几。社团资源匮乏的现实给了她沉重一击。在《票友大会》的舞台上,秦雨卉表达了她的困惑和心声。得知她的困境后,节目主持人牵线搭桥,扬州宝应县的年逾六十的资深“花脸票友”黄玉明慷慨承诺:“如果需要帮助,我愿意提供服装、化妆道具,甚至乐队资源,完全不收取任何费用。”几个月后,二人因常州京剧研究会举办的一场戏曲活动再次相遇,并约定合作,成为《票友大会》舞台上一段难忘的佳话。
“带着35个节目报名,一个都没选上。” 70多岁的高文龙是常州市京剧研究会的负责人,面对《票友大赛》落选的结果,笑着说:“我们队伍里年轻人太少了。”尽管如此,高文龙并没有就此退却,他依旧带着团队亲自赴京观摩比赛,并且心中萌生新的念头:“传承需要从娃娃抓起!”回到常州后,他立刻开始行动:走进校园,组织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孩子们参加京剧启蒙教育。他从简单的戏曲广播操、发声练习教起,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爱上京剧。高文龙还计划将常州市京剧研究会小剧场打造成一个共享平台,邀请全国各地票友来这里展示才艺、交流经验,让传统艺术焕发更多生命力。
《票友大会》背后,有无数像高文龙一样的“隐形守护者”。他们或许年事已高,或许年华已逝,或许未能获得舞台的机会,但他们依然坚守京剧,耕耘在各自的领域,为这门古老艺术的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正如歌手蔡国庆所言:“《票友大会》节目中,票友们大显身手,上演了许多精彩的表演,也让我们了解到他们与京剧结缘的真挚动人的故事。”京剧麒派老生名家陈少云也欣喜地发现:“票友大会的选手中年轻人占据了很大比例。票友大会是一场欢腾热闹的‘聚会’,而非一场严肃紧张的比赛。它让票友们尽情享受京剧的乐趣,无关功利、只为热爱,这是对爱戏、票戏的人最大的尊重与鼓励。”
戏曲评论家崔伟指出:“《票友大会》的本质,就是最大程度呈现喜爱京剧文化的普通人所具有的戏曲人生情感与艺术情怀。更深层次的意义,则是通过每个选手各自与戏结缘的经历、与戏相伴的岁月,显现出内心深处特有的民族文化情结,讲述每个人对京剧文化的感悟、认知,并在大会提供平台上,点亮每一个参与者深深的京剧之恋,凸显京剧之美、人生之美。”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