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凛凛,一大早,徐州丰县华山镇王屯村党支部书记王学军就带着几个村干部,来到村里的粮食烘干仓储厂忙活了起来,打扫卫生、检查电路、调试设备。随着机器嗡嗡地运转,一屉屉晶莹透亮的米粒倾泻而下,王学军脸上堆满了笑容,“这是我们村种植水稻的第四年,今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肯定能突破60万元!”从粮食歉收的辛劳到丰收在望的期盼,从全镇垫底的经济薄弱村到逆袭翻盘的“黑马”,王屯村稻花香里说丰年的背后经历了怎么样的蝶变?
土地流转: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只有闭塞的思想,没有落后的地方,如果不开动脑筋,好地方也干不出好业绩。王屯村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弱,只有从土地上做文章才会有出路,然而,王屯村整体地势低洼,80余户100余亩耕地一到雨季庄稼地就变成受淹地,播种的玉米、小麦等农作物收成不佳。
为改变零散低洼土地农作物收成低的现状,村“两委”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协商议事会等,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建议40余条,商定通过土地流转,由王屯村农业合作社集中管理低洼田地,村民以土地或资金的形式入股,村“两委”班子入户走访党员群众178人,通过“面对面”政策宣讲、党员带头流转、灵活置换土地等方式累计流转土地310亩,村里分散的土地资源实现“化零为整”,成为村集体的“增收田”。
科学管理:低洼地变身高产水稻田
土地有了,如何科学管理,“种什么”成为党支部一班人面临的新问题。为此,村“两委”班子采取党群共商、入户走访等方式,收集水稻种植、蔬菜大棚、乡村旅游等致富“金点子”50多条,通过到兄弟县镇学习考察,邀请帮扶单位、县镇两级农业技术人员到村调研指导,深入分析地势低洼地的现实条件,最终协商一致通过种植水稻增收的“一村一策”增收方案。
说了就要立刻做,定了就要马上干,先后试种“徐稻9号”“徐稻10号”“圣稻22号”“浙粳优1824”水稻,综合考虑水稻亩产及市场价格动态波动,最终选择种植品种更好、亩产更高、效益更优的“圣稻22号”优质水稻,比传统水稻每亩增收370元。目前,王屯村水稻种植技术、日常养护、销售渠道等管理经验已经完整成熟,村集体经济增收有了持续稳定的动能。
多元化发展:拓宽集体致富路
水稻种植的成功实践,让村“两委”班子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进一步提升了村“两委”拓宽致富路的信心,也打开了集体经济增效的新思路。坚持推动“小田变大田”改革,扩大水稻种植规模,探索“稻+”综合种养新模式,通过稻+虾、稻+鸭共作等新型立体高效种养模式,提升土地利用率,提高亩产效益70元。开展农产品加工、产销合作等类型的村企合作,延长产业加工链,筹建1家集生产、烘干、仓储、精细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粮食生产企业,安装40吨的粮食烘干设备1座,方便稻谷烘干、筛选、包装和销售,形成“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一体化运行模式,可为村集体每年增收10万元。
忙有所得,耕有所获。近年来,王屯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让致富增收的“种子”在王屯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最终实现经济薄弱村的逆袭翻盘。冬日的乡村,寒风凛凛,王屯村的田地里正昂扬着勃勃生机。(张洪碧 杨时时)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