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4 元一袋的“垃圾”到 100 万元的太空船票,从“禁止蕉绿”的水培香蕉到“90%荒诞”的卫衣……在这个即将过去的 2024 年,淘宝年度十大商品评选再次成为社会情绪的风向标。
早前发布的充满“癫劲”的入围名单,不仅展现了当代年轻人独特的消费观念,更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精神密码。
定价 4 元、装着布料边角料的“一袋垃圾”的商品,短短一个月内就卖出近 4000 单,累计销量突破 7000 件。这个看似荒诞的现象,堪称当代最有趣的社会学实验,该商品也成功入围淘宝2024年度十大商品。
商家“觅 2”的商品描述格外耿直:“就是一袋垃圾,真就是一袋垃圾。”他承诺使用“当天新鲜的现货”,还特别注明“不会降解或发臭”。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营销方式,戳中了年轻人的幽默细胞。
买家们仿佛达成了某种默契,在评论区开始了一场“集体创作”:“买了好几次,质量非常好,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吃,面料舒适,已经在学编程了 ......”“打开箱子,一股清新的果香扑鼻而来,垃圾的色泽鲜艳诱人 ......”
这些明显“串台”的评论,不仅调侃了当下电商评论区的套路化,更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社群氛围。一条看似无厘头的评论能收获上千个点赞,恰恰说明这种“发癫”式表达击中了集体共鸣。
有趣的是,这袋垃圾还意外触发了一连串存在主义的思考:“到底什么才算是垃圾?”,“我自己是不是也是一种垃圾?”……
在这个过度强调“价值”“意义”的时代,一袋垃圾反而成了反思日常利器。商家的“整活”遇上了消费者的“接梗”,形成了一种奇妙的默契。
买家们心甘情愿地为这场“行为艺术”买单,不仅因为 4 块钱的价格够便宜,更因为参与其中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乐趣。有人把它送给拖更的小说作者,有人拿它当作下楼扔垃圾的理由,每个人都在这袋垃圾中找到了自己的解读方式。
“一袋垃圾”的走红,某种程度上也表达了对盲目、过度消费的自我反省。在各种“种草”、“安利”的狂轰滥炸下,年轻人选择用购买垃圾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态度:与其盲目追逐所谓的“好物”,不如坦然接受生活中的“垃圾时刻”,发现真正的需求。
细究这种“癫”背后的深意,我们会发现这并非简单的无厘头或哗众取宠,而是新一代年轻人对生活的独特解读和态度表达。
正如文化人类学家吉尔兹所说,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然而,当代年轻人似乎开始觉察到,过度追求意义本身可能成为一种负担。
从小学到高中,他们被困在应试教育的意义系统里;踏入大学,又陷入保研考研的意义漩涡;走向职场,则要面对 KPI 考核的意义束缚。在这条意义的链条上,他们仿佛看到了自己成为另一个版本的“放羊娃”:努力学习-考 985-考公考编-挣钱-成家立业,循环往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癫”成为了一种解压方式,一种反抗过度理性的表达。当一个网友在淘宝上卖出“一袋垃圾”,当成千上万的人心甘情愿地购买一个“丑得让人头晕”的抱枕,他们其实是在用行动宣告:我们不需要为每一次消费都赋予宏大的意义,有时候,快乐本身就是意义。
正如一位社会学者所说:“当一个时代过分强调意义时,适度的无意义反而成为了一种解脱。”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癫”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分寸感和创造性。正如 2024 年淘宝年度商品的榜单,这些看似荒诞的商品,往往自带着一种松弛感,让人在会心一笑之余,也能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它们不是破坏性的宣泄,而是建设性的表达,既能缓解压力,又不失优雅与智慧。
在这个意义上,“癫”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行为特征,成为了一种生活哲学。它教会年轻人在严肃与轻松之间找到平衡,在压力与快乐之间寻求出口。
正如一位 90 后买家所说:“能对自己的生活开个玩笑,恰恰说明我们还好好的。”这或许就是 2024 年最动人的生活态度——在艰难中保持幽默,在压力下依然从容。
显然,在今年的淘宝年度十大商品入围名单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商品本身,更是一场情绪价值的集体表达。
数据显示,在今年 7 月,定制类商品在淘宝的订单数同比增长超 30%,新增浏览用户数同比增长超 40%。
这背后反映的是年轻一代对个性化表达的强烈需求。比如那个看似普通的打工人立牌,上面或许写着“我爱加班”“打工人永不叫苦”这样的反讽标语,成为了工位上的一抹“梗”色。正如一位买家在评论区写道:“摆在工位上的第一天,领导就看到了,笑着说‘下班后开个会’。突然觉得这钱花得值!”
‘蕉绿’文化的走红更是一个绝佳例证。一个普通的生香蕉加上‘禁止蕉绿’的简单标签,在一个链接中就创造了超过 10 万的热销量,日均搜索量环比增长 368%。买家们心照不宣地将它摆在办公桌上,既是对“996”文化的调侃,也是对职场压力的一种轻松化解。这种充满戏谑感的商品,巧妙地将严肃的职场话题转化为轻松的日常对话。
更有趣的是,这些商品往往能引发连锁反应。当一个人在办公室摆上“蕉绿”,很快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追随者。当一个人分享了无边抱枕的照片,评论区就会涌现出一大批“真丑,我也要买”的回应。这种集体性的“情绪消费”现象,某种程度上构建了一个基于共同审美和价值观的社交圈层。
MobTech 研究院发布的《2024 年情绪经济消费人群洞察》报告指出,在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年轻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通过购买能满足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产品来调节情绪。这些看似“不正经”的商品,恰恰成为了他们宣泄压力、表达个性的最佳载体。
这种消费趋势的转变,标志着新一代消费者已经从“买什么用”进化到了“买什么玩”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商品不再仅仅是满足功能需求的工具,更成为了连接情感、传递态度、建立社交关系的媒介。而这,或许才是 2024 年消费领域最值得关注的新维度。
当我们试图解读 2024 年淘宝商品背后的社会变迁时,数据往往能提供最直观的佐证。
今年的数据显示,00 后用户在淘宝天猫的成交额同比增长 28.28%,而在整体消费中,90 后 00 后的消费占比已超过一半,新生代消费群体正在重塑消费市场的格局。
从品类来看,新兴消费领域展现出惊人的活力。潮玩、宠物用品和户外装备等新兴品类持续走强,年轻一代在这些领域展现出强劲的消费力和独特的品味偏好。年轻一代对个性化、趣味性商品的追求越发强烈。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新兴品类中,“谷子”(动漫、游戏等的周边产品)的异军突起尤为明显,成为年轻一代文化认同的集中体现。当二次元文化从小众爱好逐渐走向主流消费,当游戏周边从简单饰品升级为身份象征,我们看到的是 90 后 00 后对文化消费的深度参与。
新生代的消费特征也体现在他们对商品的态度上。不同于传统消费者注重性价比和实用性,90 后 00 后更看重商品背后的情感价值和社交属性。
专家分析指出,90 后 00 后的消费特征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对个性化的追求,他们不再满足于标准化的产品;其次是对情感价值的重视,商品要能引发共鸣才值得购买;最后是对社交属性的看重,一件商品能否成为社交话题往往决定了它的市场表现。
这些数据和现象都在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消费市场正在经历一次由新生代主导的革新。他们不仅带来了数量上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在质的层面上推动着消费文化的进化。对商家而言,理解和把握这一代年轻人的消费心理,已经成为决定市场成败的关键因素。而对社会学者而言,这些消费数据则提供了观察新生代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绝佳窗口。
显然,2024 年的淘宝十大商品评选,不仅是一份商品清单,更是一面照映社会变迁的镜子。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年轻人对生活的态度:既不乏幽默感,又充满创造力;既敢于“发癫”,又保持着积极乐观。这或许就是 2024 年最珍贵的时代印记——在压力与挑战面前,我们依然能用轻松的方式去享受生活,去表达自我。
在淘宝这个广阔的“宇宙”里,永远有人愿意陪你一起“发癫”,分享那份独特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