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孟婷 罗 建
湘江奔腾波涛涌,改革发展势如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绘就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湘潭县上下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明确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绘制改革发展的蓝图和实施路径,部署关键领域的改革工作,勃发新气象、闯出新路来。
土石方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天易经开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但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产业用地难以保障等问题,桎梏着园区茁壮成长。
为确保优质项目顺利落地,汲取周边县市矿产品流失案例教训,湘潭县主动转换观念、创新打法,推出变“废”为宝、两标合一等措施,成功探索出一条项目建设降本增效新路子。
原来,根据有关政策标准测算,天易创新城二期项目338亩场地平整工程主要工程量为158.01万立方米,预计需财政投入近7000万元。
项目启动前期,湘潭县组织专班深入项目现场、行业主体走访调研,邀请专家指导,深挖场地内土石方潜在价值,确保石方资源处置依法依规。经勘测调查,项目主要工程量为158.01万方,其中Ⅴ类次坚石50.55万方,可用于建筑领域,具有一定经济价值。
将废弃石方变“废”为宝,该县首推工程建设项目矿产品综合化利用,将Ⅴ类次坚石50.55万方进行资源化利用,由原方案中预算支出2931万元变收入1440余万元。
为抢抓产业发展机遇,湘潭县委、县政府和天易经开区首创项目“两标合一”集约化管理,将地块内Ⅴ类次坚石按石方资源处置、普通土38.63万方和Ⅳ类软岩68.83万方按土方工程实施,把两个项目整合成“天易创新城二期土地整理项目”,比分开招标节约6个月以上。
“最终中标价格为,矿产品总价1445.4万元,场地平整费用1812.69万元,财政支出不到400万元。”湘潭县相关负责人介绍。
三措并举提升基层监督质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基层监督体制机制改革。”
“谁来搞监督”“如何抓监督”“怎样强保障”,这是新时代基层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年以来,湘潭县三措并举统筹推进重点任务落实,不断提升基层监督质效。
整合基层监督力量。优化机构设置。将13个派驻纪检监察组整合为10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将纪检监察室由6个增加至9个,充实和加强监督执纪执法一线力量。强化片区协作。将全县划分为9个监督执纪执法协作片区,实行“1+1+N”室组地联动模式,即1个纪检监察室联系1个派驻机构和若干个乡镇。同时,在各乡镇实行“微片区”协作模式,建立“1名乡镇纪委委员+3名村纪检委员+N名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工作协作机制。
完善监督工作机制。深化纪巡审联动机制,推行提级监督机制,健全部门协同机制。
强化基层监督保障。抓好激励保障。从人、财、物等方面加强监督执纪执法保障。强化素能提升。推进“三化”建设。建立完善工作制度12项。以办好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案件审理工作基层联系点为契机,积极稳妥有序推进“优化阅卷笔录”试点等相关工作,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
截至目前,全县共处置问题线索527件,同比增长10.7%,立案296件,同比增长82.7%,留置11人。
“农地入市”唤醒“沉睡资产”
近日,湘潭县中路铺镇潭湖村所属7547.81平方米集体工业用地,通过湘潭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网上挂牌成功出让,成为首例通过县农交平台摘牌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案例。这标志着该县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工作和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湘潭县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县。去年以来,该县稳妥推进“农地入市”改革试点工作,蹚出一条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新路子。
摸清底数,才能心里有数。该县实现村庄规划全域全覆盖,对已调查登记的997宗集体建设用地组织全面摸排,初步摸排可利用集体建设用地48宗,面积350.5亩。同时,为进一步强化土地资产管理,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出台《湘潭县集体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基准地价》,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土地收益如何分配?湘潭县出台“1”个工作方案、“1”个实施办法,配套“N”条政策,建立分类别、有级差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土地增值收益由县、乡(镇)、村三级分别按10%、20%、70%的比例进行分配,让利于所有权人。
今年,湘潭县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18宗、面积110.135亩,成交金额1619.6万元,累计产生土地增值收益551余万元,已入市土地累计带动产业投资规模1.5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800余个。该县被自然资源部评选为用地主体引导有效类10大典型之一。
投改革之石,聚焦重点领域、扭住民生难点、切准发展脉搏,湘潭县激荡起高质量发展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