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莉
出品:全球财说
厦门和宁波同属于副省级城市,以两个城市名字命名的两家城商行—厦门银行和宁波银行,则因约10亿的票据纠纷“对战”多年。
在经历了8年“抗战”后,12月的一份裁定书结果显示厦门银行与宁波银行票据纠纷案被“一键重启”,两家的诉讼纠纷被裁定重审。
一面应对纠纷,另一面,也是厦门银行最着重应对的是如何扭转当前的不利经营形势。
10亿票据案被打回重审
根据厦门银行12月11日公告显示,该行收到(2024)最高法民再272、273号《民事裁定书》,因宁波银行深圳分行不服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2019)最高法民终190、191号民事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裁定:撤销(2019)最高法民终190、191号民事判决、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2016)闽民初108号、(2017)闽民初31号民事判决,本案发回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重审。
该案件的首诉时间在8年前,2016年,厦门银行一纸诉讼将宁波银行告上法庭,拉开诉讼纠纷序幕。纠纷的起因,要追溯到厦门银行购买的一项资产管理计划,该计划底层资产为宁波银行深圳分行已贴现的商业汇票,然而其中价值9.5亿元的汇票却未能如约偿还。
首诉时,厦门银行要求宁波银行立即支付该本金以及相应违约金,并赔偿律师费100万元,同时要求宁波银行深圳分行承担案件受理费、财产保全等全部诉讼费用。
此案的被告,除了宁波银行深圳分行,还涉及到出票方上海盈方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盈方微”)、背书方上海千泓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千弘贸易”)。
盈方微是A股上市公司,2018年2月14日,该公司公告称,实控人、董事长陈志成因涉嫌票据诈骗罪,于2018年2月13日被甘肃省公安厅执行逮捕。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期间,公司已先后四次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而背书方千泓贸易已被吊销执照。
宁波银行深圳分行一直主张,案涉票据上的宁波银行深圳分行的印章系伪造,其并没有和厦门银行订立案涉合同或在案涉汇票上背书,并不是票据当事人,不属于本案适格被告。
2018年,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支持了厦门银行的诉求,判令宁波银行深圳分行需支付相应款项。宁波银行深圳分行对此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然而其上诉请求最终被驳回,二审维持原判,宁波银行深圳分行被判承担案件受理费。
2023年7月,宁波银行深圳分行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要求撤销原判决,重审案件。一年多后的现在,裁决结果显示:撤销原一二审判决,发回重审。
厦门银行与宁波银行的诉讼案不仅对双方产生了直接影响,也对整个银行业有警示作用,反映了银行之间在合作过程中的复杂性和法律风险。总体而言,该案件具体原因涉及到资金的划拨、合同的履行以及风险的分担等多个方面。由于双方在合同中的权利义务未能明确,导致了后续的法律纠纷。
因此该案件也提醒银行在签订合同前,应仔细审核条款,确保权利义务的明确,以避免后续的法律纠纷。银行业在面对金融市场变化时,应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机制,及时调整策略,降低潜在的法律风险。
息差、规模、资产质量三座大山
一面是艰难诉讼路,另一方面厦门银行还在面临严峻经营考验。
从半年报及三季报来看,不少上市银行规模、业绩有恢复上行趋势,但厦门银行仍未能看到此趋势。
前三季度该行延续了上半年业绩下降态势,前三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41.61亿元,同比下降3.07%;实现净利润20.11亿元,同比下降6.11%。
《全球财说》分析认为,该行业绩下滑,主要还是在于息差、规模、资产质量三个方面。
厦门银行三季报未披露息差水平,但众所周知的是,上半年厦门银行净息差水平在上市行中垫底,只有1.14%。三季度也很难有缓解,根据三季报,该行无论是前三季度还是三季度单季,利息收入同比均下降,利息支出均上升,造成利息净收入同比均下降。由此推断,该行净息差三季度也难以有明显好转迹象。
鉴于当前经营环境,资产收益率提高难度较大,于银行业而言要提高利息收入,无非就是以量补价的手段,今年以来,尤其是在三季度,多数上市行贷款规模都有明显扩大情况,但厦门银行规模扩张有限。
2024年9月末,该行总资产4032.7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3%,增长幅度不大,其中贷款及垫款总额2061.34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70%,但实际上上半年时该行贷款及垫款总额还处于微增状态。
三季度贷款及垫款下降的原因,该行称主要系本公司主动压降低息票据。从数据看的确如此,该行三季度末票据贴现余额较上年末下降40.07%。
对城商行而言,业务发展和当地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厦门银行规模上不去的原因应与当地当前经济状况相关。数据显示,10月末,厦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19099.56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低4.5个百分点。从全国来看,10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58.18万亿元,同比增长7.5%。厦门地区本外币贷款增速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再进一步看,厦门10月份人民币贷款减少65.04亿元,同比少减47.78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1.7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3.8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9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减少51.1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62.64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36.74亿元,票据融资增加45.41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48.5亿元。
要注意其中提到的企(事)业单位贷款的减少,于银行而言,企事业单位贷款对规模推动起决定性作用。据当地人士分析认为,厦门地区企事业单位贷款的收缩,或与当地贸易型企业多相关,毕竟当前贸易萎缩是不争的事实。
息差、规模都难有推动上行的动力,更糟的是资产质量情况并不像不良数据表现出来的那样轻松。
截至2024年9月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实现双降。其中,不良贷款余额15.5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0.50亿元,不良贷款率0.75%,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90.16%,看起来水平也挺高,风险抵补能力似乎也很充足。
但这只是表象,进一步分析发现,该行资产质量仍在恶化,厦门银行还不能通过减少拨备计提方式去反哺利润。
《全球财说》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该行新增不良还在上升。根据三季报,该行关注类和次级类贷款较上年末分别增长100.18%和121.9%,这个增幅还是比较巨大的,未来该行不良率上行风险加大、拨备损耗的概率也加大。
再结合半年报来看,也进一步印证了资产质量恶化的风险状况。上半年该行除了可疑类贷款迁徙率增长,其他迁徙率均未增长,但其中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水平值得关注,6月末,该行正常类贷款迁徙率为2.27%,这个水平在上市行中属于偏高水平,根据WIND数据,6月末,42家上市行中,有36家正常类贷款迁徙率都在2%以下,只有6家银行该比率超过2%,根据从高到低,其中厦门银行该比率在42家上市行中排第4。
逾期贷款数据也显示出该行上半年新增逾期大增,6月末,该行逾期贷款金额32.0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96亿元,逾期贷款占贷款及垫款总额1.50%,较上年末增加0.40个百分点,其中仅逾期1天至90天的贷款就增加了8.06亿,增加额在逾期贷款增加额中就占到了90.04%。
该行称逾期的增长主要是由个别民营企业集团授信客户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逾期所致。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该行贷款规模不增受当地贸易企业业务萎缩影响的推断。
该行还称已对逾期贷款计提充足拨备,再结合前述数据,厦门银行很难通过减少拨备计提的方式来释放利润。因此该行在偏高拨备水平情况下,前三季度依然保持了4.58亿的拨备计提水平,同比增长79.31%。
实际上三季度单季还是略略释放了点,6月末时,信用减值损失为4.64亿。
如果接下来该行新增不良能触底,正常类贷款迁徙率回到2%以下,则或将是拨备反哺利润的时候。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全球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