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到中国,婚恋市场巨变:女性标准大不同,男性为何纷纷选择“躺平”?

全文2039字,阅读约需6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结婚登记人数为474.7万对,比去年减少了94.3万对,降幅接近17%。

02与此同时,日本女性对婚恋伴侣的要求逐渐降低,只要伴侣有工作、不家暴,就可以接受。

03中国本土女性近年来对婚恋伴侣的要求几乎达到了“完美”级别,包括体制内稳定的工作、高收入、高颜值等。

04然而,经济环境的恶化以及男性经济压力的加剧,使得女性的婚恋标准逐步回落。

05面对这样的社会趋势,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自身的认知和能力提升,避免过度消费和盲目跟风。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2024年,结婚人数的急剧下降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根据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结婚登记人数为474.7万对,比去年减少了94.3万对,降幅接近17%。这一数据的背后,反映的是年轻一代对婚姻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与此同时,在日本,女性对婚恋伴侣的要求逐渐降低,许多女性的婚恋标准开始回归基本,只要伴侣有工作、不家暴,就可以接受。这与中国本土女性近年来对婚恋伴侣的高要求形成鲜明对比。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中国女性对伴侣的要求几乎达到了“完美”级别,不仅要有体制内稳定的工作、高收入、高颜值,还需要具备高情商、陪伴能力以及能给父母提供退休保障等多重条件。

这些要求无疑让不少普通男性感到压力山大。那么,为什么同是东亚文化圈的两个国家,在婚恋市场上,女性的要求差距如此之大呢?

图片

日本女性的婚恋标准变迁

曾几何时,日本女性在婚恋市场上享有几乎奢华的选择标准。她们可以同时拥有多个男友,每个男友负责一个特定的角色——富有的负责买单,情商高的负责陪伴和娱乐,帅气的则负责吸引眼球。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上世纪80年代经济泡沫时期的日本。

在经济蓬勃发展的那段时间,日本社会福利极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女权运动也在这一背景下蓬勃发展。女性有了更高的经济独立性,不再需要依赖男性,她们在婚恋中的选择也因此变得更加自由和多元化。然而,随着泡沫经济的破裂,进入被称为“失落的二十年”的时期,日本的经济遭遇衰退,女性曾经享有的高福利待遇逐渐消失,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就业市场对个人能力和生产力的要求变得更加苛刻。

在这种经济背景下,日本女性的婚恋标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尽管女性在过去几十年中享受过极高的社会福利和自由选择的权利,但经济环境的恶化以及男性经济压力的加剧,使得女性的婚恋标准逐步回落。根据2016年的一项调查,大约65%的日本女性希望结婚,而希望结婚的男性却不到30%。这个明显的供需失衡加剧了女性对伴侣要求的降低,从原先的高富帅到如今只要“有工作、不家暴”就可以接受。

中国本土女性婚恋要求的提升

与日本相比,中国的女性在婚恋市场上的要求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不断攀升,尤其是在大城市,婚恋标准逐渐趋向苛刻。除了要有稳定的工作和较高的收入外,男性还需要具备房子、车子等固定资产,并且父母的养老待遇也必须优越。此外,男性还要具备较好的外貌、情商和陪伴能力等附加条件。

这些要求让不少男性感到身心俱疲,甚至在满足了这些条件后,仍然可能面临女性不断提高的要求。例如,情感价值的不足、不懂得体谅女性的生育苦难、无法满足对经济支持的期待,甚至对于男性承担责任的期望并未减轻。对现代女性来说,婚姻不仅是爱情的延续,更是经济保障、社会地位、家族声望的体现,同时也是对未来生活不确定性的“兜底”保障。

性别角色的扭曲与社会经济的变化

本土女性对婚姻的高要求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与当前社会的性别斗争密切相关。女性在教育和就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尤其是近年来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和高等教育率远超男性。这一现象导致许多女性在事业上对自身能力的估计过于乐观,最终发现自己在就业市场上难以实现理想生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剧了她们对未来的焦虑,从而将这种焦虑转嫁到伴侣身上,寻求更多的经济保障和支持。

与此同时,尽管社会经济发展帮助女性摆脱了传统观念对她们的制约,但她们对婚姻中的经济保障、社会地位、个人权利的渴望并未减轻。相反,这种渴望愈发强烈。在许多女性眼中,婚姻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寄托,更是维持生活质量和安全感的必需品。

在这种背景下,女性在婚姻中的“经济保障”和社会地位的期望逐渐上升,而男性则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尤其是在互联网上,女权运动的声音愈发强烈,许多女性开始表达自己的经济独立和追求平等的诉求,但现实中却往往依然将婚姻视为一种经济保障的工具。这种矛盾使得男性感到困惑和无力,他们在女性对婚姻的期望与实际压力之间找不到平衡。

女权主义与婚姻市场的悖论

女权主义的初衷是争取两性平等的权利,包括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机会平等。然而,在实现这些目标并超越时,女权运动的一些极端化思维却开始强调性别对立,认为男性应当无条件地退让而非共同进步。尤其是在社会经济环境趋于衰退时,除了一部分经济实力雄厚的上层男性外,普通男性逐渐退出了婚姻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婚姻市场的供需失衡愈发严重。许多男性选择推迟结婚或干脆退出婚姻市场,而大龄未婚女性的数量不断增加,导致性别比例失衡的现象日益加剧。虽然社会上的声音呼吁性别平等,但婚恋市场的现实却呈现出与理想相反的趋势。

未来的社会与婚姻趋势

从日本到中国,婚姻市场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经济环境和性别角色的深刻转型。房产市场的崩塌、工作机会的锐减、教育成本的上涨、婚姻体系的逐渐崩溃,都预示着未来的社会将面临一系列挑战。房产的价值将集中在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而其他地区的房产价值会逐步下跌。与此同时,除了经济发达城市外,大部分地区的工作机会将大幅减少,收入水平也将进一步下降。

此外,婚姻体系的崩塌可能导致社会的原子化,个体将更多依赖自身而非家庭结构。随着社会安全面临更大挑战,突发性事件的增多也将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而由于养老问题的严重性,宠物医疗和个人养老、保险等产业可能会成为新的增长点。

面对这样的社会趋势,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自身的认知和能力提升,避免过度消费和盲目跟风。我们要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