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为支撑 长沙县黄花镇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12月底,天朗气清。从回龙大堤行往板石水库,蜿蜒平整的沥青路带着人们走进长沙县黄花镇崩坎村。红瓦黄墙的房屋错落有致,菜地、池塘、球场点缀其间,集中连片、设施齐全的高标准农田一望无际,耳畔不时还传来水鸭的欢叫声……

2024年,长沙县黄花镇深入落实和美乡村“五十工程”部署要求,在崩坎村南冲组、岐羊组高标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点,因地制宜挖掘资源,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保留传承乡风乡愁,让群众鼓起“钱袋子”、唱起“幸福歌”、过上“甜日子”。

内外兼修扮靓乡村颜值

“菜园子整洁又好看,现在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浇水,你看这红菜苔长得极好!”阳光透过薄雾洒在白墙黛瓦的房舍上,岐羊组村民们三三两两聚在院子里,一起打理着地里的时令蔬菜。

走进岐羊组,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栋栋房屋错落有致,房前屋后,栩栩如生的墙绘随处可见,一处处看得见的变化、一项项实打实的举措,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带头作用,引导人人管好自家院子、园子、屋子,才能实现‘美丽屋场大家造,造好屋场为大家’。”县重点建设项目事务中心驻村第一书记熊瑛介绍,和美乡村不仅要看“颜值”,更要看“内涵”,以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崩坎村以和美乡村示范点板石组、蒲塘组为辐射点,向岐羊、南冲等5个点延伸,链接周边3个村16个美丽宜居点,打造捞刀河沿线和美乡村集中连片区。

聚焦村民生活所需,崩坎村启动回龙大堤至板石水库4.2公里道路提质改造项目,惠及歧羊、南冲等9个村民小组及7家企业,并引进国债资金项目赤石河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幸福撇洪渠除险加固工程,有效提升村民出行条件,优化企业营商环境。

“回龙垸堤防达标二期工程完工后,崩坎村公路连线成面,可纳入星沙15分钟通行圈。”熊瑛介绍,高品质城乡建设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扮靓和美乡村“面子”,丰富群众幸福生活“里子”。

特色土味擦亮“崩坎名片”

“哑河产白鲢、均科稻田鸭,超泰玉针香、黄花出好粮……”

九曲迂回的捞刀河依村而下,在回龙垸形成一个巨大的河湾,世世代代的崩坎人依河而居、伴河而生。上世纪七十年代,崩坎村回龙垸羊凤塘开河改道,拥有1.4万亩耕地的回龙垸成为捞刀河下游地区的“鱼米之乡”。

依托丰富的粮食资源和优渥的生态环境,黄花镇结合和美乡村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在岐羊、南冲组合围区建设高标准农田2750亩,实现土地肥沃和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今年2月,黄花镇获评长沙市高标准农田和小农水建设先进单位。

利用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黄花镇探索创新“高标准农田+”模式,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美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紧密结合,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县博士服务团的指导下,长沙县均科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稻鸭生态循环种植模式,不打农药,不打化肥,产出生态大米和稻鸭,推出“超泰米玉针香”等优质水稻品种;依托傍靠捞刀河水域资源优势,湖南仙姑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攻鲢鱼养殖,唱响“回龙白鲢”品牌。

同时,驻村工作队带动困难群众养殖鸡、鸭、牛,发展庭院经济,将羊凤塘开河改道、崩坎村地名来历、仙姑岭的传说、回龙白鲢的故事等当地乡村故事传唱,让乡村文化为农文旅融合赋能,打造出一批具有崩坎特色的农特产品。

“我们致力于做好农家‘一桌饭’,让黄花好粮和崩坎土味走进千家万户。”熊瑛不由得畅想,生活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村民们增收致富之路必将越走越宽,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将变为现实,在崩坎,就能过上“向往的生活”。( 吴婉沁 张喜洋 柳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