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马来西亚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新兴中心”,得益于美国政府投资数百亿美元推动全球半导体产业重新布局。
02然而,马来西亚的半导体产业面临人才缺口、薪资较低等问题,导致本土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不足。
03由于地缘政治风险,马来西亚的半导体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可能受到政治压力,影响产业发展。
04为实现产业升级,马来西亚政府出台政策,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力求突破封装和测试的低端环节。
05未来,马来西亚能否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领导者,取决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过去的半年里,一条关于马来西亚的新闻反复出现在全球科技产业的头条:美国政府正在投资数百亿美元,推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重新布局,而马来西亚,突然间,成为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新兴中心”。“东方硅谷”的称号似乎不再只是对中国的夸张说法,马来西亚正在成为全球芯片供应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然而,马来西亚的芯片产业真的能够脱颖而出,挑战全球巨头的地位吗?它面临的挑战和瓶颈又是什么?从早期的外资引进,到如今的产业升级,马来西亚的半导体产业之路充满了艰难的抉择和激烈的竞争。
为什么马来西亚能在全球芯片格局中的崛起?在未来成为它将全球半导体行业的领头羊,还是只是中美科技大战中的一个局外人?
从“轻工业”到“半导体强国”:马来西亚的芯片之路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东南亚地区常常与轻工业、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联系在一起,尤其是马来西亚,通常被视作全球制造业的“后花园”,而不是高科技产业的代表。然而,马来西亚的芯片产业并非一开始就处于低端环节。事实上,早在上世纪70年代,马来西亚便已开始在半导体领域迈出脚步,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1972年,英特尔公司看中了马来西亚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以及较高的英语普及率,决定在槟城建立第一座海外工厂,投资160万美元。这一举动标志着马来西亚半导体产业的起步。当时,马来西亚正处于出口工业转型的关键阶段,政府大力推动外资进入,以刺激经济增长,缓解劳动力过剩和经济困境。在槟城设立工厂的英特尔公司,选择了当地一个名为“八六拜”的自由贸易区作为工厂的建址。这里免关税政策为外资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条件,进口原材料、机械设备不需缴纳关税,而生产出的成品也可免税出口。
英特尔的到来,带动了众多世界知名科技企业在槟城投资建厂,包括超威半导体、欧斯朗、惠普等。外国资本的进入,使槟城逐渐发展成全球半导体产业的一个重要基地,并在短短几十年内,成为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凭借着这些外资企业的助力,槟城一度占据全球半导体销售量的5%,被誉为“东方硅谷”。
然而,尽管起步较早,马来西亚的半导体产业始终未能突破代工和封装测试的低端环节。为什么呢?这与马来西亚的政治体制和政府资源配置密切相关。
政治因素与发展瓶颈:马来西亚的半导体发展受限
马来西亚的半导体产业尽管起步较早,但由于国内政治局势的影响,这一产业并未像韩国的半导体产业那样迅速崛起,成为全球行业的领导者。上世纪60年代末,马来西亚爆发了严重的马来人和华人冲突,这使得由华人主导的半导体产业在当时受到中央政府的审视和限制。尽管槟城在半导体产业上表现突出,但马来西亚联邦政府并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
从国家整体利益的角度来看,联邦政府更倾向于支持吉隆坡的现代化建设,吉隆坡作为马来西亚的首都,肩负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重任。为了推动首都的现代化建设,马来西亚政府将大量资源和财政转移支付给吉隆坡,槟城的半导体产业虽在地方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并未得到同等程度的支持。与此相比,韩国的半导体产业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强力支持,韩国政府不仅在政策上给予了巨大扶持,还在资金和资源配置上倾斜,最终催生了三星等全球半导体巨头。
在马来西亚,尽管槟城的半导体产业在经济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槟城本身并未在政策上获得足够的支持,且全国范围内对于如何有效协调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的资源分配,缺乏有效的机制。由此,尽管槟城的半导体产业积累了较为坚实的产业基础,但始终未能跨越产业链的低端环节,止步于封装和测试。
全球变局中的转机:马来西亚半导体产业的崛起
近年来,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激烈竞争,尤其是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逐渐升级,马来西亚的半导体产业迎来了意外的转机。美国的“Chips法案”出台后,全球半导体巨头纷纷寻求将生产基地迁出中国,以规避对中国企业的技术限制。由于马来西亚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同时劳动力成本较低,成为了许多企业的新选择。
2023年,马来西亚吸引了128亿美元的外资,其中包括英特尔、英飞凌等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英特尔和英飞凌分别宣布将在马来西亚新建封测工厂,总投资额达到数十亿美元。此外,马来西亚还与一些国际巨头合作,建立人工智能云和超级计算机中心,推动半导体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说,马来西亚迎来了半导体产业的第二春。
尽管如此,马来西亚的半导体产业仍然面临许多困难。首先,随着大量外资涌入,槟城的半导体产业已出现巨大的人才缺口。根据马来西亚贸易部长扎尔鲁夫的说法,马来西亚每年仅有5000名电气工程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但要实现半导体产业的大发展,至少需要5万名相关专业的人才。更为棘手的是,虽然马来西亚提供了一定的薪资待遇,但与全球领先半导体公司相比,马来西亚的薪资水平仍然较低,许多优秀的工程师选择前往薪资更高的国家工作,导致人才流失。
此外,马来西亚虽然在封装和测试方面积累了经验,但始终未能培养出本土的半导体龙头企业。与韩国的三星、台积电相比,马来西亚的半导体产业尚处于产业链的底端,缺乏像台积电那样的自有技术和强大的研发能力。因此,马来西亚政府在过去几年里,开始积极出台政策,推动产业升级,力求突破封装和测试的低端环节,向更高附加值的领域发展。
马来西亚能否实现产业升级?
尽管马来西亚的半导体产业在全球半导体格局的变动中获得了短期的机遇,但要想真正实现产业的升级,面临的挑战依然非常巨大。首先,马来西亚缺乏足够的本土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尽管马来西亚在封装和测试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这些技术的附加值较低,利润空间有限。如果想要跻身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高端,马来西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研发,打造本土的创新能力。
其次,马来西亚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作为一个位于东南亚的国家,马来西亚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角色往往是“备胎”性质的。在美国与中国的科技战争中,马来西亚无疑成为了受益者。然而,若美国进一步加大对中国的技术封锁,马来西亚的半导体产业可能会受到波及。如果马来西亚的芯片产业在国际市场上遭遇更多的政治压力,产业的发展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综合来看,尽管马来西亚的半导体产业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变局中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它能否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领导者,仍然充满挑战。马来西亚虽然拥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外资支持,但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升级等方面,还需付出更多努力。未来,马来西亚能否突破自身的瓶颈,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中坚力量,仍然需要国际环境的支持以及国内政策的持续推动。
马来西亚能否走向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高端,将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的努力,更依赖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在这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变革中,马来西亚是否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中美科技竞争中的“隐形赢家”,仍然值得我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