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宿松乡贤评传》正式出版发行,旨在给贤者立传、向尊者致敬。宿松县乡贤文化研究会三个年度分三批次频繁地将“原生地”部分贤达的德行、学养记录保存并成书出版,让乡贤的精神灯火照亮了新时代乡贤文化传播与传承之路。
“乡贤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永远闪耀着现实的光芒,他们的精神力量,是推动我们前进的活生生的教材。”宿松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吴松军说,钩沉辑佚为家乡贤达立传,能更好地挖掘乡贤事迹,讲好乡贤故事,传承乡贤文化,凝聚乡贤“贤能”,激发振兴动能,让乡贤精神闪耀时代光芒。
钩沉乡贤“史记”
乡贤奋斗史,乡土好教材。
宿松县乡贤文化研究会2016年成立,一直把挖掘、搜集和整理蕴含在宿松民间的乡贤文化资源作为研究会的重要研究方向。先后编辑出版了《宿松县乡贤文化丛书》(第一辑),分别是《宿松历代乡贤》《宿松家训》和《宿松乡风民俗》,对两千年来宿松的历代名人,按照“乡贤”标准,进行续写续编;《宿松乡贤评传》是在之前编撰出版的文稿中选定69位乡贤进行评述。这些书籍集历史性、文学性于一体,用生动的行文、翔实的史料记述了各界名流、贤达的人生轨迹,让乡贤精神浸润一方水土,滋养一域人文。
让地域优秀文化融于民族血脉,让值得铭记的人、情、事得以铭记,宿松县乡贤文化研究会致力于贯通 “汇贤礼贤敬贤”路径,系统打造乡贤礼遇工程,给贤者立传,向尊者致敬。
“乡贤文能兴邦,武能定国,其业绩勒石铭记,著述于史,传之后世,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忠孝、仁义、自强、勤奋、爱国等诸多价值观。”宿松乡贤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文昌说,通过研究整理历史人物齐家治国的“圣贤故事”,介绍当代新乡贤人物,评述人生风采,总结提炼“乡贤精神”,延续乡贤文化脉络,让乡贤文化在新时代不断发扬光大。
扎根于乡村社会的乡贤文化,具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特征,是教化乡里、涵育乡风文明的重要精神力量。乡贤文化具有地域精神文化标记,它是联系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是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一种精神原动力。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等,既是优秀乡贤文化的特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乡贤遗失,就失去了乡土文明的“魂”。当前正处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阶段,古往今来乡贤身上所体现出的勇争一流、尚德崇文、实干兴业、心系桑梓等精神品质,正是当下及今后需要下大力气弘扬和汲取的不竭动力。
碑刻精神“谱系”
乡贤系列丛书的编撰出版,为当代社会提供了精神榜样。
“编写乡贤系列丛书,也是传承乡土文化,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也是为了展现乡贤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为现代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弘扬良好道德风尚,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习乡贤深厚的家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宿松县乡贤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张志高说。
新时代背景下,乡贤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编写乡贤评述, 也是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通过对乡贤事迹的记述和评价,激发人们对乡贤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传承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既是为古往今来乡贤树碑立传,传承和弘扬人民群众至诚至精、创新图强的精神谱系;也是帮助身处五湖四海的宿松儿女追忆乡音乡情、重温乡风乡愁,以乡贤故事为纽带,凝聚全社会关注宿松发展、支持宿松建设的强大合力,更是解读宿松人民开拓进取、不懈前行的奋斗基因,传承宿松文脉、培育宿松自信,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创造无愧于前人的业绩,绘就现代化美好宿松建设的炫彩华章。
乡贤,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温情、最有活力的一股力量。宿松把乡贤汇聚起来,把乡贤的资源整合起来,这是优秀文化的传承,也是时代发展的创新。可以说,乡贤系列丛书是乡贤与地域的“双向奔赴”,通过积极寻找新乡贤文化与新时代发展一脉相承的价值与价值观,以乡贤文化提升县域品位,让精神文明之花常开常盛。
乡贤文化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多年来,宿松县各地各部门广泛开展乡贤文化“四进”系列活动,即乡贤文化进厅堂,涵育重德家风;乡贤文化进课堂,培树崇文学风;乡贤文化进讲堂,引导清明政风;乡贤文化进礼堂,淳化质朴民风。“四进”系列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活动中注重以德为先、贴近实际、多措并举、创新载体的做法在中宣部在全国产生影响。
“组织开展乡贤文化理论研究和交流,大力宣传乡贤文化,弘扬乡贤精神,为培育良好民风、服务高质量发展凝聚了正能量。”宿松县乡贤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文昌说,乡贤文化系列丛书不仅为人们多侧面了解宿松打开了又一扇窗,也为当下的道德建设和文化传播与传承开辟了新路径,还为新时代的文明建设营造了“见贤思齐”的氛围,并为其他地域或领域开展乡贤文化研究提供了参考,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乡贤文化,既是传统的乡土文化,也是与时俱进的大众文化;既有地域性,也有时代性。将乡贤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宿松,自觉践行乡贤文化、争当“新乡贤”蔚然成风。(司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