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一种军购交易,能够让人感叹“天上掉馅饼”,那么印度购买俄罗斯航母的这笔交易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这艘航母的标价竟然只有1美元,听起来像是一笔捡便宜的好买卖,然而,最终印度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近30亿美元。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军购,更是一次充满复杂套路与心机的“杀猪盘”。
印度作为全球最大的武器进口国,购买武器的渠道遍布亚洲、欧洲、美洲。尤其是与俄罗斯的军购关系密切,俄罗斯向印度供应的武器装备占印度总进口量的36%。然而,这段长期的军购合作并非没有摩擦,相反,其中充满了算计与博弈。最具传奇性的军购,莫过于印度以1美元购买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
俄罗斯的“馈赠”与印度的贪心
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原本是苏联海军的基辅级航母之一,名为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该航母的设计具有浓厚的苏联特色,前1/3的部分类似重巡洋舰,装备有多种反舰导弹和防空系统,后2/3才是标准航母部分。戈尔什科夫号在苏联解体后被俄罗斯继承,但由于经济困难,俄罗斯难以维持这艘庞大的军舰,最终决定将其封存,并在1996年停止了服役。
在俄罗斯看来,这艘航母不仅无法继续为海军提供战斗力,反而成了经济负担。就在这时,印度表示对购买这艘航母感兴趣。印度海军此时面临着两艘老旧航母即将退役的困境——维克兰特号已经退役,维拉特号预计在2007年也将退役,届时印度将面临“航母空缺”的危机。
然而,印度并未选择建造新航母,因为这对其军工能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于是,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军火市场,最终决定购买俄罗斯封存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印度方面在和俄罗斯的初步接触中提出了诸多疑虑,尤其是关于航母的锅炉爆炸问题,质疑其是否还能使用。然而,俄罗斯以“友好”的姿态回应,竟然表示只需印度支付1美元,便可将航母“送”给印度。
印度的“天上掉馅饼”与俄罗斯的心机
1美元买到一艘4.5万吨的航母,这对印度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戈尔什科夫号航母自1987年服役,到1995年停役,建龄仅有8年,因此它仍被认为是“半新的”。印度方面欣喜若狂,急切地准备支付1美元将这艘航母带回家。然而,俄罗斯的“友好”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陷阱。
不久后,俄罗斯告知印度,航母的锅炉已经损坏,无法直接交付使用。于是,俄罗斯提出,将对航母进行修复和升级,并要求印度支付改装费用。印度方面在考虑到航母的巨大发展潜力后,决定接受这一建议。然而,俄罗斯却告知,改装费用将达到9.74亿美元,且这仅仅是对航母本体的改装,舰载机等其他装备将另行购买。
印度开始意识到事情的复杂性,但考虑到没有更好的选择,依然同意继续进行改装。2004年,印度与俄罗斯签署了正式购买协议,并计划在2008年完成航母的改装。然而,事情远比印度想象的复杂。
一场冤大头的军购交易
2007年,俄罗斯方面突然表示,航母的改装无法按期完成,原因是工作量比预期的要大得多,预算也需要增加。原定的1美元预算很快被推高至22亿美元,最终,比预计的费用翻了近两倍。与此同时,印度还面临着不得不继续支付的困境。如果此时选择放弃,前期的近10亿美元投入就会打水漂。
此时,印度完全被俄罗斯掌握了主动权。尽管俄罗斯要求的费用不断增加,印度却几乎无力反抗,只能继续支付巨额资金来完成改装。直到2012年,维克拉玛蒂亚号才终于完成改装并开始海试,2013年正式加入印度海军服役。
结局与教训
这笔军购交易的最终成本达到了惊人的30亿美元,远超印度最初的预期。此外,印度还不得不额外支付舰载机等其他费用,整个项目几乎成了印度国防预算的噩梦。最终,印度为俄罗斯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并推动了俄罗斯造船业和航母技术的进步。然而,这一切的背后,印度却成了全球知名的“超级冤大头”。
令人意外的是,在航母正式服役时,印度国防部长并未批评俄罗斯和北方造船厂的不诚信,反而表示这场漫长的磨难终于结束,对此深感欣慰。这一幕不仅让人感叹印度的“韧性”,也让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国际军购市场中,贪图便宜可能会让国家陷入更深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