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他们给西岸美术馆“穿”上了绒线衣!

  今天,在徐汇滨江沿岸,西岸美术馆外墙变了模样,厚实又五彩斑斓的织物包裹起了白色的墙面,冷冰冰的砖墙被“穿”上了绒线衣,即使遥遥相望,也能感受到柔软的织物传递出的温度,令人在寒冷的空气里会心一笑。

图片

  这是西岸美术馆发起的大型编织公共项目“线线相连”的作品,200位创作者来自社区、志愿者、编织达人及社群。他们以“线”为媒介,通过编织这一古老的手工艺,将充满个人情感的图像与记忆汇集于每人一平方的织物中,最后藉由美术馆的缝合连接,成就了这件沉甸甸的大型共创作品。

  自2024年11月项目启动以来,源自不同创作个体的编织作品就不断汇聚至美术馆。59岁的退休工人葛惠勤回忆,小时候,生活中的物资很匮乏,毛线显得特别珍贵。一件毛线衣经常被拆下来洗干净,再重新织成新的模样。有时候家里没有毛线,就用妈妈劳防用品里的手套纱线,把它拆开,绕好线织成纱裤纱衣来穿。那时候,织出的衣服虽然简朴,却承载着家的温暖和妈妈的巧手。这次美术馆的编织项目,又让葛惠勤拿起了许久未用的编织针。看着那一团团五彩斑斓的毛线,再一次将它们缠绕、拼接到一起,她的心中充满了久违的满足感。

图片

  对于教师吴清越而言,编织在充满不确定的环境下总能给予她安心,“这也是一种艺术性的表达,慢慢编织也成了链接很多朋友的桥梁,这次招募到许多织女,其中有学生也有上班族,看到了每个人的力量和创意聚集在一起,编织出了奇迹。”

  因为各种原因机关工作人员灵儿已经很多年不再编织了,这次活动让她再次拿起了针线,编织过程中,她想起了许多往事,她有两个女儿,在她们小时候,灵儿总是忙着为女儿编织很多漂亮的衣服,虽然有的毛衣她们并不喜欢。那时候灵儿只有到晚上才有时间,她边看电视边织毛衣,两个小女孩在一边或玩耍或写作业。“时间很快,转眼孩子就长大了,去寻找自己的生活了,希望她们能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灵儿说。

图片

  这次编织活动还把许多艺术从业者一起“织”了进来,视觉艺术家周恺睿说:“我认为编织及其过程,是一个极具有在地性、个人性、民族性、物质性、文化性的艺术创作方法,在每一行与每一针线中,都体现着我当下的思考与状态。”

  著名当代艺术家克里斯托夫妇曾经有过颇具影响力的作品“包裹凯旋门”,理念与“线线相连”有些近似,但所不同的是,后者的创作者并不是知名艺术家。“线线相连”由一针一线编织的这个动作,织物这个充满包容性的创作媒介,重新发现了普通个体的创造力,亦试图实现观众从“观者”到“共创者”的转变,让“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念在这里得到公开展现,也让这些连接着色彩、温度与情感的纤维使美术馆成为冬日最温暖的所在。

  你会编织吗?你乐意尝试编织吗?“线线相连”第二阶段编织计划正在进行中,希望更多人共同延展这件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此外,西岸美术馆将在中庭安放一台编织机,面向公众的编织工作坊和分享会也将陆续开展。(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