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源源:创新国家安全教育 筑牢网络时代安全屏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障。2024年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10周年,也是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10周年。这10年,既是国家安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大飞跃的10年,也是国家安全教育大发展的10年。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网络丰富和拓宽了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渠道、载体,创新网络时代国家安全教育,有利于增强全党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就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列为专章做出战略部署,明确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要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加强国家安全教育至关重要。高质量的国家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可以推动国家安全实践的顺利开展,也可以使全社会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层基础。 

一、网络为国家安全教育带来新挑战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国家安全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为其带来挑战。

对网络时代国家安全的认识不到位。网络时代,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涵盖了政治、军事、国土、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诸多领域。以网络安全为例,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每个人在互联网上的行为都可能影响到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但这种理念还未深入人心,一些人对网络不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威胁认识还不够深刻。

网络时代国家安全教育自觉性不能保证。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敌对势力通过互联网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们的渗透破坏有增无减,面对互联网上的抹黑、攻击和打压,除了持续推进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建设之外,更需要加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不断筑牢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和“精神长城”。个别党员、干部、群众认为国家安全问题离自己很远,这应当是专门国家机关或者政府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实际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现在有大约11亿网民,互联网的安全隐患可能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但由于主观因素的影响,虽然互联网普及到了千万家,但国家安全教育未能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网络时代国家安全教育实效性不强。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技术发展太过迅速,使网络时代国家安全教育的理论滞后,网络时代国家安全教育实践对网络时代国家安全理论的影响大于理论对实践的影响,一方面,网络时代国家安全教育实践丰富了国家安全教育理论,另一方面,缺乏专业理论的指导,没有把国家安全教育与日常工作、生活、学习很好结合起来,存在着维护国家安全意识和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两张皮的现象。加上互联网上海量信息、传播快速、具备较强的娱乐化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消解了网络时代国家安全教育的效果。

网络时代国家安全教育平台载体创新性不够。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革命,更带来一种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变革。借助互联网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是顺应网络时代改革创新的现实需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4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8.0%。互联网的广泛覆盖,使得运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成为大势所趋。但现实中,受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国家安全教育实践创新个别时候又成了适应数字挑战的落伍者,国家安全教育在运用平台和载体的创新方面略有滞后。例如现在很受欢迎的短视频平台,我国有近10亿的短视频用户,短视频以其多元的内容、精彩的听觉视觉冲击和体验,让很多受众深陷其中,爱不释手,头脑逐渐被短视频格式化,接受信息更愿意选择短视频形式,对于声音、图片、文字等别的宣传教育方式听不进看不进。而国家安全教育在利用短视频平台和载体方面,从生成速度、内容以及质量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创新国家安全教育,筑牢网络时代的安全屏障

突破往常,转变观念,深化认识,增强国家安全教育的针对性。互联网时代,除了传统因素对国家安全会有威胁外,网络信息安全等非传统因素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不容忽视。互联网已经深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重要领域也离不开互联网。因此,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充分认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是物理层面的,重要网络基础设施或者重要部门的计算机网络遭到黑客攻击、病毒破坏,导致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网络瘫痪,数据信息泄露,造成对国家安全的威胁。第二个是社会层面的,网络舆情事件应急处置不及时,由互联网的媒体效应诱致并放大事件的影响,导致负面网络舆论汹涌,造成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例如,对借一些舆情事件在互联网上攻击我们的党和社会制度、丑化党员领导干部形象,以达到混淆视听、搞乱思想为目的的行为要坚决给予打击,同时要快速响应,积极引导正确舆论导向。总之,科学认识,正确区分清楚这两个层面,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工作。

抓在经常,深入民心,常入人心,养成国家安全教育的自觉性、常态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赢得了一个较长时期和平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但居安未必能思危,这就容易忽视国家安全问题。我国网民众多,网络时代的国家安全应该人人有责、人人负责。保护国家安全不单是守疆卫土,还要保护国家信息安全,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同时也要保护每个个体在信息网络时代的安全,使在这个国家生活的每个人都有幸福感、安全感。因此,在网络时代维护国家安全,不仅是国家机关、政府和军队的事,更是全体国民共同关注的事情,是我们全体国民的共同责任。养成国家安全教育的自觉性,使维护国家安全成为广大群众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和生活自觉。

融入日常,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提高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互联网时代,把国家安全教育融入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在从事业务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凡是涉密的文件、会议记录、重要的数据、资料一定不能保存在联网的工作电脑中,防止黑客入侵,窃取资料,损害数据,需要用电脑存储的重要数据资料,电脑必须采用断网的物理隔离方式。不能通过社交平台传输涉密资料,更不能在网页上发布涉密工作信息。对涉及本单位、本部门、本岗位的负面网络舆情信息,及时关注并作出处理,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发展,避免酿成重大舆情事件。在日常生活中,依法使用互联网,时刻牢记维护国家安全,不蓄意利用黑客技术窃取、贩卖国家机密。不在互联网上编造谣言、发布虚假信息。外出旅游时,不在重要的港口、军事基地拍照留影发朋友圈。在学习中,应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公务员培训体系,根据不同的群体,打造与之相适应的宣传教育内容和形式,形成相对规范而又各具特色的国家安全教育内容和模式,深入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等。

打破常规,依托平台,探索载体,增强国家安全教育的创新性。互联网为国家安全教育提供了多种技术平台和载体,如手机短信推送,网络主页宣传,微博发布、微信推送,公众号宣传等。由于网络技术研发迅速,使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App层出不穷,每种平台都有它的受众,比如,有人喜欢百度搜索,有人喜欢知乎提问,有人喜欢微信便捷的语音,有人喜欢抖音可视化的视频,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可以多平台综合运用,并且根据受众的不同,分类推进实施。积极探索在线培训班、主题党日活动、网络知识竞赛、网络有奖答题、网络朗诵比赛、维护国家安全在线角色模拟、学习强国视频会议、游戏小程序,分类打造一批较为成熟的国家安全教育“进网络”活动先进典型等载体,用文字、语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国家安全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作者:刘源源,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