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推平黄土高原造良田”堪比“联合国总部搬迁至西安”

“太震撼了!甘肃和陕西准备花上万亿推平黄土高原造5亿亩良田。”“老铁们,甘肃和陕西正联手对黄土高原推平改造,计划生成5亿亩农田。”日前,这样一种说法在网上流传。在短视频平台,越来越多的博主和网友加入了对相关话题的讨论,甚至搜索栏中出现了“推平黄土高原”等多个相关词条。记者注意到,此类视频的内容多为个人讲述和推土施工的影像资料剪辑,并没有出现相关文件。

“万亿推平黄土高原造5亿亩良田”,一看就是大场面,稍一细想,实在不大可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是挖山垦田,而是增强地力、立体经营、提高亩产。多年来,退耕还林、植树造林,黄土高原早已旧貌换新颜,大规模推土机作业只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回潮”,怎么可能呢?其荒诞程度,堪比“联合国总部搬迁到西安”。无怪乎陕甘宁省区相关部门都先后辟谣,并无安排。

我国用不足全球9%的土地养活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粮田”尽快变“良田”的任务非常艰巨,“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重要抓手。紧扣“高质量”推进高标准,这样的农田,当然不仅仅是靠着推土机往高山陡坡上“推”出来的,小田变大田,散地变整地,旱地变水田,是一个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过程。高标准农田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林成片、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产量高”等综合治理的复合型特点,必须完整理解、整体推进。事实上,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经取得空前成就。数据显示,我国当前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15.46亿亩,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为今之计,显然不是扩增量的问题,天道酬勤,关键还是要优存量,把既有的高标准农田建好管好用好维护好保护好。

事实上,这里也牵涉到更具体的问题,就是小农户真实意愿的尊重、最大福祉的考量、切身利益的维护。以推土机“平田整地”为集中表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小农户更多处于被动且旁观的位置。细碎化的土地结构,是农耕文明长期演进的结果,符合昔日乡村“一家一户”家庭经营的农业生产形态,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只要风调雨顺、天下太平,外带勤劳肯干,是可以实现家给人足、耕读传家的。

时移世易,今天的农民进城、农业“低效”和土地撂荒以及“谁来种地”等问题的凸显,使得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越来越成为趋势,农业企业、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越来越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资者和受益者,在农业现代化滚滚向前的潮流之中,如何让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节奏稳步深度推进,还是要挖存量,在既有土地上做好节水节肥、科技赋能、绿色升级、农文旅融合等工作,朝着统筹推进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治理的方向稳步迈进,也要同时确保更大多数的小农户在自家“一块地”“鸡窝地”“巴掌田”上种好粮食和蔬菜,搞好多种经营,过好舒坦日子。不要轻易开动“推土机”,也不要轻易传播这类耸人听闻、扰人心神的谣言。(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张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