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7906户搬迁群众实现安居乐业

脱困境 迁新居 置新业

——酒泉市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回眸


2023年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以来,酒泉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强力推进,工作成效显著,7906户23718名群众走上了“脱困境、迁新居、置新业”的新一轮安居乐业之路。


肃北县党城湾镇青山道村地处地震灾害危险区域。为让群众住得安全,2023年以来,肃北县积极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帮助群众搬离地震灾害危险区域。


青山道村村民姜伯彪被认定为搬迁对象之一。半年前,他和家人还居住在年久失修的土坯房中,如今搬进了东山村宽敞明亮、舒适温暖、出行便利的新居。


平安搬迁,幸福入住。酒泉市全面深入摸排,整村整组规划,不漏一户推进,今年全市搬迁任务5631户,位居全省首位。


图片


时下,走进玉门市柳河镇二道沟村集中居住区,一幢幢新建房屋错落有致,太阳能路灯、休闲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不久前,新的快递驿站也在集中居住区投入使用,更加方便了村民取寄快递。


近年来,柳河镇持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累计新建楼居式住宅348套,目前已完成认购343套,认购率达98.6%,水、电、路和排污、供暖等基础设施建成投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集中居住区服务,助力群众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柳河镇党委副书记雷天鹏说。


为更好实现群众安居梦,酒泉市坚持把基础设施配套作为后续搬迁工作的重点,多渠道整合资金、全方位统筹政策、一体化推进基础设施配套,扎实开展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


脚下不见泥、出门能乘车、生活不发愁的新家园,才是搬迁群众交口称赞的暖心居。酒泉市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共实施7906户搬迁任务,在107个集中安置点建房安置3785户,依托县城、集镇安全住房安置4121户,形成集镇扩点、中心村建点、城区商品房吸纳的安置布局。


今年,金塔县古城乡新丰村建成新丰家苑,一栋栋干净舒适的生态宜居房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群众住上了暖心房。


据古城乡新丰村村委会副主任王长福介绍,新丰村共修建87套房屋,现已基本完成装修,并同步配套建设了养殖小区、文化广场、污水处理站等基础设施,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


新建道路135公里、给排水管网255公里,架设路灯3774盏,绿化326.61亩,架设电缆116.5公里,建设文化广场66个、党群服务中心50个……这些数据,既是全市勠力同心促安置、实现群众安居梦的生动写照,更是酒泉奋力谱写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新篇章的有力见证。


实践证明,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不仅为群众搬来了好日子,更让群众搬进了幸福里。衔接市政府乡村振兴土坯房改造五年搬迁计划,全市在避险搬迁规划制定、安置选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上统筹谋划,科学组织搬迁,最大限度把政策机遇转化为增进民生福祉的红利。


肃北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乡村振兴为主抓手,扎实做好搬迁安置“后半篇文章”。“青山道村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养殖区建设项目落地实施后,目前已建成57套400平方米养殖单元,为搬迁户后续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肃北县党城湾镇青山道村党支部书记桑艳霞说。


图片


在金塔县金塔镇西沟村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村民梁志有在种植大棚里查看西红柿长势。梁志有是金塔镇积极响应生态避险搬迁政策、首批入住新房的村民之一。以前,他家离种植大棚很远,现在家门口就是产业园,交通便利,不仅运输成本小了,种植蔬菜的收入也在逐年增加。


酒泉市地域辽阔,县市区产业基础和侧重各有不同,唯有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才能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按照“让群众搬出新生活、过上好日子”的工作思路,酒泉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从资金整合、基础配套、产业就业等方面统筹考虑,不断优化集中安置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肃州区通过与制种企业合作,搬迁群众将土地流转给企业,企业招用群众参与制种、种植等环节,持续做大制种产业基地规模。玉门市持续提高搬迁群众土地流转收入,推动“一户一块田”向“一村一基地”转变。金塔县探索建立“村社协同、联农带农”土地托管模式,由村级产业合作社牵头经营整村流转的土地,经济收入不断增加。


下一步,酒泉市将持续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用好国家政策,让更多符合搬迁政策的群众早日住上搬迁房、实现安居梦。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酒泉日报》

记者:范昊帆 通讯员:柴 晶 张万飞

编辑:王晓娇   审核:杨夏茹
终审:李爱龙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