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脾胃,也要注意地域差异!这些要点,不容忽视



在中医学理论中,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也是人体重要的健康基石。每到年底,天气寒冷、工作繁忙等多重因素,都容易让脾胃“吃不消”,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健康小问题。


而说到养护脾胃,也不能“千人一方”。要知道,我国地大物博,不同水土、环境和饮食习惯,导致不同地域人群的脾胃各有特点,调理方法也不尽相同。一起来看看。


图片




冬季养脾胃,要注意地域差异




多吃点甘


气候特点:东部地区多阴雨,气候寒湿,容易导致脾胃湿寒。


饮食宜甘温


甘味的食物能调脾胃,平时可多吃点山药、扁豆、芡实、薏米等。


结合冬季气候寒冷的特点,宜选用性味甘温的食物,以温阳散寒。如大枣、板栗、南瓜、熟藕、虾、羊肉等。


避免寒凉辛燥


如紫菜、贝壳类、蟹、菠菜、竹笋、辣椒、韭菜以及煎炸、烤制类食品等,最好少吃或不吃。


西
先暖后养


气候特点:西部地区冬季的气候更加干燥,冷空气频繁出现,易使消化系统受寒,而出现功能失调。


进补要节制


很多西部地区的居民在冬季有进补的习惯,爱吃肥甘厚味,但对于平时就已经营养过剩的人,冬季不用另行进补。


增加热量


冬季养脾胃,要注意“暖”,不吃或少吃生冷及苦寒食物,可适当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保证热能供给。


健脾祛湿


气候特点:岭南的气候特点为“湿”和“热”,故而常见脾虚湿蕴、脾胃湿热体质的人群,调理可采用健脾、清热、祛湿等方法。


内服法


岭南特有的“南药”,许多都可以用来对症调理脾胃。


比如,五爪龙、火炭母、素馨花、鸡骨草、木棉花、鸡蛋花、布渣叶、白花蛇舌草、紫珠草、毛冬青等。


外治法


贴敷、按摩、烫熨等方法亦有助于活血通络。


比如,贴敷足三里、内关、上脘、中脘、天枢等穴位,可以疏调胃腑气机和胃止痛;按摩涌泉穴,可以激发肾气。


温补少辣


气候特点:北方冬季气候寒冷,常造成脾胃虚寒,表现为腹胀腹痛、四肢不温、大便稀溏、畏寒喜暖,老人和小孩多见。


忌吃生冷


对于脾胃虚寒者,饮食忌食凉、冷、硬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温补的小米、面食等,并做到少食多餐。


控制饮食


北方饮食常见高盐高脂,易导致脾胃湿热,表现为口苦、口臭、胃酸、腹胀、大便黏等症状。


对于脾胃湿热的人群,应控制饮食,避免油腻、辛辣,可加大蔬果的比重。养护脾胃的同时,还能降低胃炎、溃疡、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概率。


图片




一些“通用”的脾胃养护法




饥饱适中:一日三餐,七八分饱。


食宜缓细:不论粥饭点心,皆宜细嚼慢咽。


饮食有时:饮食有定时、有规律,才能使身体及时获得维持生命的营养。


怒后勿食:进食前,一切过度的、负面的情绪都应尽力排除,才有利于消化。


谨和五味:应做到食物多样化,主食有精有粗,杂食不偏。


清淡为上:勿进肥甘厚味,常须少肉,多食新鲜蔬菜瓜果。


饮食宜洁: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应重视饮食卫生。


甘咸勿过:食糖过多会害脾生痰损齿,易患消渴。吃盐过多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尤其易患高血压病。


适温而食:食物的温度要适中,过烫、过寒均不利脾胃。


餐后养生:食毕叩齿三十六下,津令满口,则食易消。


运动得当:运动要注意中和之道,既不过亢,亦无不及。还需注意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养生功效。


情志顺遂:避免思虑过度、忧愁不欢,对于脾胃而言,情志畅顺,比药物调治更胜一筹。


心情不佳时,可多做一些分散注意力,愉悦心情的活动,如听音乐、看电影、唱歌、跳舞、绘画、写字、养花养鱼、旅游等活动。


图片




这样按摩能养脾胃




摩腹

坐或卧式,闭目内视腹部,自然呼吸。双手叠掌置脐下腹部,以脐为中心,两手绕脐转圈,由小至大。


男子先按顺时针方向作螺旋式摩转36圈,再逆时针摩转36圈。


女子则先逆时针摩转36圈,再顺时针摩转36圈。全过程约需6~10分钟。


摩腹毕,可起身散步片刻。


可以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胃液的分泌,帮助脾胃对食物消化吸收,同时还可预防便秘。


按摩足三里

图片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可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宽度即为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可调节胃肠蠕动,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揉三阴交

图片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处。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三阴交穴,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手法同前。


本穴为脾经、肝经、肾经的交会穴,能通调三经气血,具有健脾化湿、培补肝肾、速降肺气的功效。■




【来源:中国中医(内容整理自中国中医药报、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