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世居民族服饰大赏|撒拉族服饰:传统韵味与现代风采的交织

图片

撒拉族
因其自称“撒拉尔”而得名
主要分布在青海海东市循化县、化隆县和
甘肃省积石山大河家一带

图片

在元朝
撒拉族先民初居循化时
服饰风格仍然保留着中亚风格
男子带戴卷檐羊皮帽
脚穿皮靴
身穿袷木夹
妇女身穿长款棉袍
头戴赤青的缫丝头巾

图片


图片

到了清朝
撒拉族人口渐多
和汉族来往密切
因此服饰趋于汉化
中年男子一般穿宽大的短上衣,腰系布带
头戴黑色或白色的六牙帽(六边形帽)
脚穿平底布鞋或“吓热亥”或麻鞋
老年人则穿白色或黑色的对襟长衫

图片

青年男子穿白色的汗褂
腰系红花或绣花腰带
外套深色坎肩儿

图片

中年妇女穿长衣服
脚穿布面绣花、鞋尖翘起上勾的姑姑鞋
年轻妇女爱穿花布衣服
她们的传统服装由内衫、长裙、坎肩和披肩组成
内衫多为白色或淡雅色调
长裙则色彩鲜艳
常见红、蓝、绿等饱和度较高的颜色

图片

裙摆宽大
走起路来摇曳生姿
尽显女性的柔美与端庄

图片

撒拉族的男子服饰以白色和黑色为主
象征着纯洁与稳重
他们通常穿着白色衬衣
称为“克番”
外套则是一件宽松的长袍
颜色多为蓝色或黑色
名为“袷袢”
这种长袍在胸前开襟
配以精致的银扣或布制盘扣
彰显出一丝不苟的制作工艺

图片

在寒冷季节
撒拉族男子还会穿上羊皮袄或棉袍以御寒
从图片可以看出
撒拉族早期的羊皮袄与蒙古族的皮袄有相似之处
最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
元初撒拉族先民迫使离开中亚后
是跟随蒙古军一路前行
同餐共宿,形影不离
到达循化街子定居后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又与当地的蒙古族相处交往
因此在服饰上有所借鉴

由于撒拉族男子比较器重面饰
为此
撒拉族男子到中年便开始留胡须
有的只留嘴唇上的一条“黑线”
有的把胡须剪短
有的留“山羊胡须”

图片

头饰方面
撒拉族男子普遍佩戴白帽
称为“回回帽”或“礼拜帽”
在特殊节日或仪式中
则会戴上刺绣精美的圆顶小帽
显示出浓厚的宗教色彩

图片

撒拉族妇女的“盖头
有三种颜色
少女戴绿色盖头
代表朝气蓬勃
中年妇女戴黑色盖头
代表沉着持稳
老年妇女头戴白色盖头
代表朴实自然

图片

图片

撒拉族的配饰同样独具特色
他们喜欢佩戴金银首饰
如耳环、项链、手镯等
其中不乏精美绝伦的银饰
这些饰品往往承载着家族传承的意义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在脚部装饰上
撒拉族人偏好穿着软底的皮靴或者手工缝制的布鞋
既保暖又便于行走

图片

撒拉族先民穿过的的牛皮鞋和毡鞋。顾植霞 摄

图片

撒拉族男子穿过的牛皮棉靴。顾植霞 摄

图片

撒拉族女子制作的刺绣布鞋。顾植霞 摄
撒拉族刺绣历史悠久
针法细腻,工艺精湛
所绣花卉、动物栩栩如生
可与苏绣、湘绣相媲美
妇女常在枕头等物品上绣图案
其刺绣具有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集传统文化等特征于一身

图片

撒拉族绣娘制作的保暖袖套,上面的刺绣图案以写实为主,追求栩栩如生的视觉效果。顾植霞 摄

图片

图片

撒拉族的服饰风格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
注重遮羞蔽体,反对裸露,
尤其是女子的服饰以长、密为美
如今
随着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撒拉族儿女穿戴“盖头”和白帽的习俗
仍然保留
其他的服饰风格趋于时尚化
因此
我们也很难在民间找到制作撒拉族传统服饰的
手艺人

图片

记者在循化县一家经营撒拉族服饰制作加工的企业生产线看到,工人们通过操作缝纫机器,能在短时间内制作完成一件撒拉族中老年妇女的长袍。顾植霞 摄

2018年
来自海东市循化县清水乡塔沙坡村的马建新
被评为撒拉族服饰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他把自己的老家改造成
撒拉族农耕文化展示区和撒拉族服饰培训基地

图片

图片

多年来,马建新不惜代价四处搜集撒拉族传统服饰,形成了这样一个实物展。顾植霞 摄

他的撒拉族服饰传习所
正是我们了解撒拉族服饰文化的一个窗口
青海撒拉族服饰
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刺绣
成为了青海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展示了撒拉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也传递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在当今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
撒拉族服饰的独特魅力愈发显得珍贵
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