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孙秀华
史上唯一的皇子状元赵楷,是宋徽宗赵佶的三儿子,生于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出生三个月时“赐名赵焕,授检校太尉、奉宁军节度使,封魏国公”。长满十个月,改赐名“赵楷”。一周岁时,“改镇安军,加开府仪同三司,进封高密郡王。”之后,八岁进封嘉王,十三岁改授太保,十六岁“迁太傅,武宁、保平军节度使,徐州、陕州牧”。十八岁时,“迁荆南、宁江军节度使,江陵、夔州牧,进封郓王。”
皇子赵楷成为“状元”是在他十八岁那年,也即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宋史·宗室三·郓王楷》载曰:“政和八年,廷策进士,唱名第一。”而据《宋大诏令集》“卷第三十三·亲王八·进拜八”之《皇子楷移两镇加恩制,政和八年闰九月十八日就外邸》载云:
……皇子、太傅、武宁保平军节度使、徐州牧、兼陕州牧、提举皇城司、食邑一万二千七百户、食实封四千户、嘉王楷……殖学贯三才之奥,摛辞搴六艺之华。顷偕射策之儒,入奉临轩之问。条万言之对,挥笔阵以当千;发内经之微,收贤科而第一。既揭桂林之冠,又刊璧海之传。孝恭愈懋于承颜,勤毖尤严于卫上……
“制”专指皇帝的诏令,上引“制”文称赞赵楷说“收贤科而第一”,又说“揭桂林之冠”,都是在夸说赵楷夺得进士考试第一名。古人称考取进士为“折桂”“蟾宫折桂”,因而此处“揭桂林之冠”的说法最明白,也就是在表达赵楷“廷策进士,唱名第一”之意。后来,第二年的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十二月十六日冬祀”,宋徽宗再次加封三儿子赵楷,“制”文里还说:“胪唱标名,显冠枫庭之秀。”其后,还、还念念不忘,再三表扬赵楷说:“天庭射策,名魁俊造之科。”以及还、还、还赞美说赵楷于“桂林独占于一枝”。
赵楷天才英发,诗书俱佳,喜画花鸟,尤善墨花。后人评价赵楷说,赵楷“性极嗜画,颇多储积,喜作小笔花鸟便面,克肖父艺。”现流传下来的赵楷诗作仅三首,是一组咏画并咏史的七绝。
赵楷《览梦得所藏李伯时画吴中三贤像因各书绝句·范蠡》诗曰:
已将勋业等浮鸥,鸟尽弓藏见远谋。
越国江山留不住,五湖风月一扁舟。
解释诗歌题目,抽丝剥茧,逐层揭示,是说,赵楷看到精妙的《吴中三贤像》感兴勃发而有诗作三首一一对应。
谁画了这《吴中三贤像》呢?是著名的前辈画家“李伯时”。李伯时即李公麟,李公麟字“伯时”。李公麟是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进士,历泗州录事参军,以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李公麟好古博学,长于诗,精鉴别古器物;尤以画著名,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所画鞍马、人物,超越前代名家,时推为宋画中第一。传世作品有《五马图》等。
赵楷是从谁那里看到了这李公麟的名画《吴中三贤像》呢?画是“梦得所藏”。这个“梦得”,便是叶梦得。叶梦得出身文人世家,为北宋刑部侍郎叶逵五世孙,其母亲晁氏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之妹。叶梦得于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登进士第,调丹徒尉,任婺州教授、议礼武选编修等官。后以蔡京举荐召对,特迁祠部郎官,后累迁翰林学士。也就是在叶梦得于此宫中任职期间,他与皇子赵楷才有可能产生交集,赵楷也得以见到叶梦得所珍藏的李公麟画作《吴中三贤像》。叶梦得祖籍处州松阳(今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其曾祖叶纲始迁居苏州,但叶梦得显然以“吴中”为家乡,故而他收藏有“吴中三贤”之名画作,引以为傲。而这“吴中三贤”,便是范蠡、张翰和陆龟蒙。
范蠡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草根逆袭式传奇人物,集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商家鼻祖、“文财神”等等标签于一身。据说,范蠡出身贫贱,却终又成为越国上大夫、相国,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兴越灭吴,功成名就之后则急流勇退——恰如赵楷诗中歌咏,“越国江山留不住,五湖风月一扁舟。”而赵楷“鸟尽弓藏见远谋”一语,则指向范蠡跑到齐国后写给仍留在越国的文种的书信中所引用的当时的“俗语”:“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赵楷《览梦得所藏李伯时画吴中三贤像因各书绝句·张翰》诗云:
西风淅淅动高梧,目送浮云悟卷舒。
自是归心感秋色,不应高兴为鲈鱼。
张翰是西晋名士,吴郡吴人,字季鹰。博学能文,纵任不羁,时人号为“江东步兵”,以比“阮步兵”阮籍。《世说新语·识鉴》载曰“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张翰任职于“齐王”府的这位齐王是司马冏,晋文帝司马昭之孙,齐献王司马攸次子,晋武帝司马炎之侄,败亡于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张翰退身于“八王之乱”未发之时,是难得的人间清醒、政治清醒,但也便成为了历代文人墨客所追慕景仰的名士高逸。
而赵楷这首歌咏张翰的诗,突出了云卷云舒的天然飘逸,突出了“感秋色”的“归心”似箭——赵楷身为皇子,贵为亲王,并没有深究秋风起、菰菜羹、鲈鱼脍背后的“八王之乱”,于他,也是自然而然的。
赵楷《览梦得所藏李伯时画吴中三贤像因各书绝句·陆龟蒙》诗曰:
杞菊萧条绕屋春,不教鹅鸭恼比邻。
满身花影犹沉醉,真是江湖一散人。
据《新唐书》本传等文献,陆龟蒙字鲁望,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举进士,不第。隐居松江甫里,自称江湖散人,又号天随子、甫里先生。唐懿宗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崔璞以谏议大夫出为苏州刺史,陆龟蒙以所业谒见崔璞,并得识皮日休,相与唱和,世人并称二人为“皮陆”,后自编其唱和诗为《松陵唱和集》。咸通后期至僖宗乾符中期,张抟为湖、苏州刺史,辟以自佐。乾符六年(公元879年)春,陆龟蒙卧病笠泽(松江之别名),隐居著书,自编其诗文为《笠泽丛书》;约于中和初(公元881年)因病去世。
赵楷此诗写“杞菊萧条”“满身花影”云云,或是基于他所观览的李公麟此画作所呈现的内容,本就很有意境,且与陆龟蒙之“江湖散人”的神韵非常契合。而开篇便点明“杞菊”以指代陆龟蒙,也是很深的用典。陆龟蒙的赋作名篇便有《杞菊赋》,出自其《笠泽丛书》。北宋苏轼作《后杞菊赋》有云:“天随生自言常食杞菊。及夏五月,枝叶老硬,气味苦涩,犹食不已。因作赋以自广。”苏轼赋作中所称之“天随生”指陆龟蒙,说法也便来自陆龟蒙的自号“天随子”。后来,“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又有名篇《杞菊赋》。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累积下,赵楷才开口咏歌陆龟蒙“杞菊萧条绕屋春”。
赵楷的这三首诗作见录于明末汪砢玉《珊瑚网》卷二六。汪砢玉《珊瑚网》共四十八卷,“是书成于崇祯癸未(公元1643年)”,据《四库全书提要》,“法书题跋二十四卷,名画题跋二十四卷”,此书是汪砢玉见录“四世鉴藏”的著名书画作品的著作。而倘若汪砢玉所见真的是李公麟所画《吴中三贤像》,且画上正有赵楷这三首题诗,也大约是流传逾五百年之久的珍贵文物了。
而回到赵楷的时代,臣子们也还是对于他多有赞扬。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的进士赵野,留有颂歌赵楷的诗句云:“复道密通繁衍宅,诸王谁似郓王贤?”
两宋间的刘子翚《汴京纪事二十首·其十四》诗曰:
桥上游人度镜光,五花殿裹奏笙簧。
日曛未放龙舟泊,中使传宣趣郓王。
然而,尽管只是星星点点,片言只语,但这样的诗篇细细读来,却似乎总又有些不同寻常!
赵楷深得老爸宋徽宗的宠爱,但赵楷并非太子,“诸王谁似郓王贤”,以及“中使传宣趣郓王”等诗句,颇似语含讥讽。其实,这背后还深深隐藏着皇太子赵桓与郓王赵楷之间的“夺嫡之争”。
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二月,徽宗立定王桓为皇太子。而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十一月,郓王楷便“提举皇城司整肃随驾禁卫所,兼提举内东门、崇政殿等门。”皇子而非太子被授予全权负责保卫皇城及皇帝安危的实职差遣,这在大宋朝是绝无仅有的。《宋史·王黼传》载曰:“钦宗(时为太子)在东宫,恶其所为。郓王楷有宠,黼为阴画夺宗之策。”
然而,历史似乎在无情地裁度郓王赵楷的人生画卷。狼烟起,风云变,好梦断。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徽宗退位,钦宗即位。第二年,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正月初三夜,徽宗携郓王楷仓惶出逃;七日,金军便兵临大宋都城东京汴梁城下。徽宗与郓王楷驻镇江,止绝勤王之师。后,钦宗被迫向金人求和,金人退兵。
同年八月,金军复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丙辰日(公元1127年1月9日),金军会师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靖康二年二月丙寅日(公元1127年3月20日),金太宗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贬为庶人,北宋灭亡。靖康之变后,赵楷与父亲宋徽宗赵佶、皇兄宋钦宗赵桓等一起被俘北上,押往金国。于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与宋徽宗等人一起被迁徙到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六月二十六日,赵楷在韩州去世,时年三十岁。
而查考宋代状元名录,当然并无赵楷大名,他是如此尊贵,显见不能与臣下同比。赵楷“廷策进士,唱名第一”的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其实并无进士科举考试。但宋徽宗政和年号用到公元1118年十月便结束了。之后改用“重和”年号,自公元1118年十一月起,至1119年二月止,虽然可称之为重和元年、重和二年,其实总长只有四个月。故而,公元1118年十月之后便是“重和元年”了,而“重和元年”进士考试的状元是王昂。所以,综合研判,其实,可能皇子赵楷只是放下身段,“辱受”了“廷策进士,唱名第一”的名誉状元而已。
但无论怎样,皇子赵楷确属天才英发,风华绝代,只可惜猝变惊发,天翻地覆,时代的洪流滚滚袭来,一切都消逝沉寂在了历史的烟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