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
摘要:如果要问二战中德军最伟大最成功最精妙的工业设计是什么?很多人会认为是卢格P8手枪、MP=40冲锋枪、MG-42机枪、克虏伯88毫米高射炮、虎式坦克、Bf109战斗机……但都不是,被罗斯福总统认为二战中最伟大的工业设计竟然是毫不起眼的“Jerry Can”汽油桶。
如果要问二战中德军最伟大最成功最精妙的工业设计是什么?很多人会认为是卢格P8手枪、MP=40冲锋枪、MG-42机枪、克虏伯88毫米高射炮、虎式坦克、Bf109战斗机……但都不是,被罗斯福总统认为二战中最伟大的工业设计竟然是毫不起眼的“Jerry Can”汽油桶。
“杰瑞肯”(Jerry Can),在美国人的俚语中,就是“杰瑞的锅子”的意思,“Can”是用来装液体的金属容器,像罐子、锅子这类都可以叫“Can”,而“Jerry”则是美国人对德国人的一种俗称,因为这种装液体的金属容器,最早就是德国人发明的。
在二战爆发前的1930年代,纳粹德国就开始酝酿一种全新的战术——闪击战,并且在各种军事演习中逐步进行完善。正是在这一系列带有验证性质的演习中,德军开始意识到装甲部队如何能够方便地携带燃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甚至是整个闪击战全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
由于当时传统的汽油桶设计存在严重缺陷,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破裂而出现燃料泄漏。不要小看漏油这个问题,不仅积少成多,造成大量燃料的浪费,这对于资源匮乏的德国来说绝对不是小问题,而且燃料泄漏也很容易引起起火、爆炸,对人员和装备都造成损失。
于是1936年德国国防部就向德国的企业提出了新型汽油桶的招标,要求这种新型汽油桶比当时现役使用的三角形汽油桶更牢固更便携。有好几家公司参与了竞标,最后经过大量的测试以及细节修改完善,最后由米勒工程公司总工程师文森特·格鲁沃格设计的一种四方形汽油桶中标,四方形相比三角形,可以更加容易地整齐码放,便于卡车、火车、轮船乃至飞机运输。这种汽油桶于1937年正式定型并投产,这种汽油桶的官方名称是“国防军标准储油桶”。
这种外形四四方方的汽油桶,容量20升,看起来其貌不扬,毫无亮眼之处。但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将这种汽油桶和英军现役的汽油桶来一番对比,高下立现:
英军的汽油桶有两种规格,容量分别是2加仑和4加仑,都是方形的,也都是用薄铁皮焊接而成。由于铁皮十分单薄,尤其是焊缝更加脆弱,简直是一碰就破。所以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破裂,从而导致漏油。英军士兵经常抱怨,只要运输途中长时间的颠簸,都不用摔打,汽油桶就会破裂。在整个二战期间,英国方面统计,由于汽油桶破裂导致的燃料损失占总损失数的25%,非常惊人。而且随着汽油桶的破裂,不仅造成燃料损失,也使得汽油桶无法继续使用,几乎成了一次性使用的消耗品,燃料运输的总成本也随之大大增加。
英军的汽油桶根本谈不上什么设计,就是一个铁皮方箱子,再加上一个握起来很不舒服的铁皮把手。盖子也是一个大BUG,必须要用扳手才能拧开,没有工具空手是很难打开的。除了成本低廉之外,一无是处。而且即便是成本低廉的优势,也由于这种拙劣的设计(如果也算是设计的话)所造成的燃料以及汽油桶本身的大量损失而抵消了。
唯一还能废物利用的地方,就是英军往往会将破损的汽油桶装上沙子,作为沙袋用来修建工事,可以节约生产沙袋的麻布。
再回到德国的汽油桶,对比之下,毫不夸张地说,德军“国防军标准储油桶”简直就是工业设计中的杰作了!
在汽油桶的顶部,有三个圆弧形的把手,而且这种把手完全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握持非常舒适。为什么要三个把手?这是因为德军国防部要求一个士兵一次可以同时搬运两桶汽油,或者四个空桶——如果搬运一桶,可以使用中间的把手;如果同时搬运两桶,就同时握持相邻的两个侧把手;而要是搬运空桶,那么一手拿两个空桶,两手拿四个空桶,同样非常轻松。
对于最脆弱的焊缝也做了强化处理,两块铁皮冲压焊接而成的接缝处,特别设计成凹槽,这样就将焊缝巧妙隐藏在了凹槽之中,这样就可以避免最脆弱的接缝受到直接碰撞,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这个设计堪称绝妙,不用增加任何材料和工艺,就达到了有效的保护。
除了焊缝处有凹槽,在油桶表面也冲压出了中间四方再从四个角放射出去的四条凹槽,这样既可以增加汽油桶的强度,还可以增加表面积,在热胀冷缩时使得桶体有更大的冗余量,不至于产生变形,进而出现破裂。这个设计同样也堪称绝妙。
桶盖被设计在斜侧面比较低的位置,这样无论怎么灌装,汽油桶都不可能装满燃料。高于
桶盖的地方和把手共同形成了空舱,这样汽油桶掉落在水中,就会形成足够的浮力,就算不慎落到水里,都能保证汽油桶即便在满载的情况下都不会沉入水底。
桶盖采用了杠杆铰链设计,既有效防止了燃料蒸发,又确保了运输过程中,燃料不会溢出,同时也避免了因为不小心触碰而意外打开。而且盖子和喷嘴都可以方便地拆卸,既便于清洁和更换,也有效提高了燃料在运输中的安全性,特别适合在战场上使用。
打开桶盖不需要任何工具,空着手就能轻松打开。另外,在桶体开口处还有一根通气管,这根通气管的作用就如同茶壶盖上的小孔,在倒燃料的时候,能够又快又顺畅。
上述这些绝妙的天才设计组合在一起,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既轻便、又安全、还非常可靠的汽油桶,完全碾压英军的汽油桶。
正因为如此,德军在整个二战期间,几乎就没有因为燃料容器的原因而出现燃料损耗。毫不夸张地说,这种独具匠心设计的汽油桶,就是德军闪电战的秘密武器,是德军装甲部队作战效率的倍增器。
1939年9月,德军闪击波兰,第一次在实战中大规模也是极其成功地运用了闪击战,而成千上万个“国防军标准储油桶”的使用,有效保障了德军装甲部队的燃料运输和供应。
英军直到1941年初的北非战役,才缴获了德军这种汽油桶,并意识到这种汽油桶的完美和高效,英军士兵这样评价:这是战争中最优秀最完美的汽油桶,是我们最受欢迎的战利品。由于缴获的德军汽油桶供不应求,消息传回英国国内,英国立即开始仿制,几乎没有任何改动,完全照搬了德国的设计——当然战争期间也用不着考虑对手的专利和版权。
美国从英国那里见识到了这种完美的汽油桶,也立即开始仿制。不过美国进行了细微的改进,就是将桶体表面的凹槽,简化成了X形,并将焊缝挪到了油桶的底部——显然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改动,因为受到重力的影响,底部承受的压力最大,时间一久脆弱的焊缝就容易出现裂缝,从而造成燃料泄漏。不过这种泄漏的情况也并不多,所以财大气粗的美国也就不在乎这点小损失了。
美军士兵将这种仿制德国的汽油桶称之为“杰瑞肯”(Jerry Can)。在二战期间,美军总共使用了2100万个“杰瑞肯”,同样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苏德战场上,苏军同样对缴获的德军汽油桶爱不释手,并立即进行了仿制。直到今天,俄罗斯依然还在大量使用这种汽油桶。
不仅俄罗斯,今天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在大量使用“杰瑞肯”,和八十多前的不同,就是桶体的材质从铁皮改为了更轻便更牢固的硬质塑料。当初原始的设计元素几乎没有任何变化,这也证明它的设计是极为成功的,被誉为“最伟大”的设计也毫不为过。
一件成功的工业设计,不但功能性出色,而且还会完美融入使用场景,让你几乎忽视它的存在。毫无疑问,“杰瑞肯”就是这样的工业设计的天才杰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老周,本名周明,曾用网名光亭,长期从事军事战史研究,曾多次在凤凰卫视、上海电视台担任军事栏目嘉宾。出版过二十多本军事书籍,可在微店“知兵堂书店”、某宝网店“知兵堂书店”上咨询购买。现在喜马拉雅上有个人专栏“老周军事”,制作军事类音频节目,敬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