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妖灬紫,上海海洋大学,科普中国。
黑鱼群无视钓友从面前游过
12月13日,IP地址为广东的网友@妖灬紫发布了一则让人啼笑皆非的视频,配文是:“我在钓鱼啊大哥!”
视频中可以看到,博主站在满是乱石的河岸边垂钓,看这些石头方正的样式,这里应该是河堤边。此时一大群黑鱼慢慢悠悠地从博主的面前游过,真的是完全贴着岸边游动的,每条鱼都是不紧不慢的感觉,期间还有鱼抬头伸出水面。此时博主如果能有个抄网,随手就能捞到好几条!看这些鱼这么没有警惕性的样子,感觉也许徒手就能捞起来。
这些黑鱼体型不大,看起来最大的可能就接近一斤。博主举着钓竿都愣住了,在13秒的视频中,黑鱼群不断地从博主眼前游过,数量是相当不少啊。
网友们看得就很焦急,恨不得亲自拿着抄网冲到现场操作。也有网友询问博主这个钓点在哪里,他的IP地址也是广东,没准问到了真的会去。
有网友打趣道:“它们这是在参观钓鱼佬啊!”
不过更多的网友都表示这些鱼肯定是刚被放生,可能是鱼塘放的,逃走的,还是个人放生的。这跟黑鱼靠岸游有什么关系呢?网友们为什么会这么说?
鱼类异常的靠岸游
被放生的鱼往往来自于鱼塘、养殖场等人工环境,这样才可以大量采购。而这些环境显然是与自然环境截然不同的,养殖场中的水质、水温、光照等条件基本上都是固定的,鱼类适应了这样的环境后,再被放生到复杂多变的自然水域肯定就“懵逼”了。
对这些刚被放生的鱼来说,一切都是未知。那肯定要先选择较为安全的浅水区活动,这里的水流缓慢,适合慢慢适应新环境。由于水压、水温等环境因素的不适,这些鱼类的呼吸功能可能会受限,因此它们更倾向于选择浅水区域进行呼吸与休憩。
另一种可能是,在运输过程中,鱼类可能因缺少专业的氧气供应而导致活力减弱,身体条件欠佳。当这些鱼被释放到自然环境中时,它们更容易表现出不适应,可能会紧贴岸边徘徊。
若放生者未能将鱼类放归到适宜其生存的水域,而是随意挑选了一个地点进行放生,这可能会导致鱼类因无法适应新环境而频繁靠近岸边。
科学的放生行为要求充分了解被放生鱼类的生活习惯与生存环境需求,以确保它们能在新环境中存活。应选择水质清澈、水流平稳且食物资源丰富的水域进行放生,避免将鱼类放归到污染严重或不适宜其生存的水域。不合理的放生行为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放生时应遵循科学原则,以免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黑鱼其实就是外来物种,尽管它们对我国水域的威胁还不至于被列为“危害大的入侵物种”,但私自放生还是不提倡的,在一些地区也许可能违法。
除了刚被放生不适应,鱼类异常地靠着岸边游动还可能是为了狩猎,繁殖和产卵,躲避天敌和受疾病的影响。
岸边通常汇聚了丰富的植物群落、微小昆虫及其他小型生物,构成了鱼类重要的食物链来源。故而,鱼类可能会游向岸边区域以寻觅食物。特定种类的鱼在繁殖期间会趋近于岸边产卵,因为岸畔可能为鱼卵的孵化和幼鱼的成长提供更加优越的环境条件。不过这会是冬天,这个可能性完全能直接排除。
在开阔水域中,鱼类可能更容易受到大型捕食者的攻击。靠近岸边游动的时候,岸边可能有更多的遮蔽物,而且大型捕食者靠近岸边会有搁浅可能性,因此能一定程度抵御大型捕食者。
如果鱼类受到疾病或伤害的影响,它们可能会表现出异常的游动行为,包括靠近岸边游动。跑马病,浮头症状,小三毛金藻中毒症,细菌性白头白嘴病和车轮虫病等等疾病都可能导致鱼类异常的靠近岸边游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