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小资们,被隐性消费“绊倒”

全文1984字,阅读约需6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中国滑雪人口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亿人,成为全球最大的初级滑雪市场。

02滑雪游客中预估80%为初学者,隐性消费如交通、住宿、装备等成为共同面对的问题。

03由于此,许多雪友总结出了省钱方法,如拼房、自备食物等。

04然而,国内滑雪场在规模与服务上仍存在不足,需要提高性价比和转化率。

05另一方面,随着温度升高,滑雪场面临着雪荒危机,亟需寻找更低成本、更高能效的造雪降温技术。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十二月二十二日,游客在银川市阅海滑雪场滑雪。新华社记者 王鹏/摄

  ■ 梁 湘

  雪季到来,“山顶见”已经成了滑雪爱好者的结队暗号。根据中国滑雪协会发布的数据,预计到2025年,中国滑雪人口将达到3亿人。携程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滑雪游客中预估80%为初学者,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初级滑雪市场。

  滑雪新人里,“95后”居多,年轻人对这项高风险的极限运动又怕又爱,跃跃欲试的同时,却很少意识到,滑雪其实极其烧钱:除去雪票外,交通、住宿、装备,甚至拍张照片,都充满了意想不到的隐性消费。一趟周末的滑雪之旅,动辄开销过千元。

  滑雪“烧钱”成为共识

  听闻“周六在冬奥村酒店住一晚,周日滑一天雪,只要400元”的消息后,在北京工作的阿飞立刻答应了。局是一个有着3年滑雪经验的朋友组的,他在电商平台上团了一张冬奥村酒店的“1600元4人住滑券”。

  在酒店的随机分配中,阿飞一行人被幸运地分配到了“冠军房”——2022年北京冬奥会冠军入住的房间。一切都是好兆头,直到第二天开卡租装备时,阿飞才发现雪票里并不包含雪板,连带雪服+头盔+雪镜+手套+护具一起租,加起来要额外花费440元。

  阿飞是初学者,为了进阶,他纠结许久又找了一个教练,学费500元/小时,他算上来时的租车费用人均160元,总开销从预想的400元直接跳到了1500元。这还不包括雪场昂贵却并不美味的餐饮。

  比起雪票本身的价格,如何控制滑雪中更为庞大的隐性消费,成了所有雪友共同要面对的问题。同样在北京工作的小刘,滑雪已经4年了,总结了许多省钱方法,比如他会放弃住滑套餐,跟搭子在雪场附近拼房,两晚房费300元;准备好了自嗨锅、面包、牛奶、水果罐头等对抗雪场的高消费,这样他的隐性消费可以控制在700元以内。

  但回到滑雪本身,小刘的雪票次卡4500元,整身装备加起来将近8000元,仍是个让人难以种草的昂贵数字。“没有办卡的单次滑雪者,可以去某二手平台或者滑雪群里淘二手残票,进一步在雪票上省钱。”小刘建议。

  对于来自上海的欧文,北上滑雪更是“奢侈运动”。周五下班后,欧文从上海到北京的往返机票约2000元,飞机落地后租车去崇礼雪场,费用1500元。加上住宿、雪票,一趟滑雪不算杂项就花了近5100元。

  “单反穷三代,滑雪毁一生”已是“雪圈”人士的调侃式共鸣,当滑雪者从雪道飞驰而下,身体分泌的多巴胺涌向自由灵魂时,支撑他们的不仅仅是雪板与技术,更是物质基础。

  冰雪经济,不止滑雪

  《2023—2024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显示,2023年—2024年的雪季,全国滑雪人次达到了2308万人,同比增长了14.49%,到今年的雪季,预计国内滑雪人次将破2600万。冰雪市场的繁荣,带动的远不止滑雪这一单项消费。其中附加的住宿、餐饮、拍照等,都有了新的增长点。

  例如,“酒店+滑雪”的住滑套餐由于其便捷性,成了大多数雪友的首选,这也带动了酒店业消费。携程的数据显示,北方数十家雪场的核心酒店预售量同比增长了224%。

  而随着新手玩家的纷纷入局,转型做滑雪教练,也成了应季款热门职业。一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的滑雪教练市场较乱,存在许多无教学资质的野教练,专攻“零基础“教学,收费在300~500元/小时之间。往后平滑、刻滑等更高阶的技巧,往往更需要专业教练的指导,其教学费用甚至超过千元每小时。

  此外,滑雪板、滑雪鞋、滑雪服是滑雪热门三件套。电商数据显示,2023年雪季,滑雪装备的商品交易总额同比增长166%,其中滑雪板更是增幅了566%。入“雪圈”后,Go Pro之类的户外运动相机也成了“发烧友”的必备品。

  年轻人更在意出片,这也给了摄影师与相关App机会。滑雪者常用的App“滑呗”因为“照片墙”业务被雪友们所熟知,当滑雪者在雪道上滑过某个路口时,可能会被定点驻扎的摄影师捕捉到那一瞬间的动感身影。滑完雪后,在App上翻找,一张拍到的心仪照片,要用14.99元购买。坚持“穷滑”,拒绝在雪场高消费的“00后”文文,自嘲30多元一碗的盖浇饭绝不会买,购买自己的照片时却忍不住花了200多元。

  国内滑雪场如何高质量发展

  热度高、客单价高、政策支持力大……滑雪看起来是个好生意,但目前,在规模与服务上,国内的雪场仍然上不了“高级道”。据相关数据显示,去年雪季,国内对外营业状态的雪场总数为719家,滑雪人次为2308万。滑雪渗透率低依然是核心问题。

  有业内人员表示,在未来至少5年内,我国还会处于一个滑雪初级市场,产业整体建设开发仍然不足。“滑雪作为一项娱乐运动,关键要给消费者带来更具性价比的体验,提高转化率。”滑雪圈知名雪友KE认为,雪场要么走高端路线,对标有高消费能力的经验人士;要么走平民路线,降低雪票等各种门槛的开销,让大家都滑得起雪。如今大多数雪场都夹在中间,不上不下,定位不准,很难持久运营。

  在滑雪场的建设中,仅修建一条高级索道都要投入上千万元,回本周期也较长。如今国内的现状是,雪场基础硬件设施不足,交通、餐饮水平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解决消费结构单一、低质的弊病,用产业链的思路盘活滑雪场,才是冰雪经济正向循环的重头。

  另一个值得担忧的问题是冬天越来越暖了,滑雪场的“开板日”在不断延迟,皆面临着雪荒危机。KE表示,温度升高,意味着滑雪一定程度上将变成滑冰,极大地损伤了体验,也对雪场人工造雪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加大高耗水、高耗电的造雪机的投入,也意味着提高运营成本。

  显然,消费者并不愿接受一张越来越贵的雪票。雪场亟须在科技创新中找寻更低成本、更高能效的造雪降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