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呀,这地方美滴很,简直嘹咋咧,我在这儿吃得好睡得好,终于能暖暖和和过个年了…”这一幕发生在西安市救助管理站送返安置王二民(化名)时,他拉着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道。
从最初的不愿交流、自我封闭到如今的敞开心扉、笑语连连,王二民转变的背后是一段充满温暖与关怀的故事......
2024年11月23日,西安市救助管理站接到西安一三甲医院流浪乞讨人员医疗服务转介函,站内医疗小组立即响应,迅速发挥区域性中心站医疗转介平台关键职能,启动绿色就医通道及协调机制,同时组织医疗小组与寻亲小组的工作人员奔赴医院,查看王二民的身体状况。
起初,王二民眼神躲闪,不愿交流,防备心理很重,仿佛在他与外界之间筑起了一座高墙。工作人员便每日前往医院,一方面及时与医护人员深入沟通,全面掌握王二民的病情动态、治疗方案以及各项注意事项。另一方面,寻亲小组的工作人员则尝试从他偶尔不经意间蹦出的只言片语中,敏锐地捕捉到其可能来自关中地区的线索,于是工作人员与他畅聊关中这些年的变迁,唤起他儿时的回忆,并详细地为他讲解各类社会救助政策,鼓励他好好配合医生治疗,不断用真诚和关爱拉近与王二民的距离。
渐渐地,王二民打开了话匣子,向工作人员诉说着自己的身世和过往。原来王二民户籍地为西安市高陵区某街道办,早年家庭发生变故,无奈之下变卖宅基地、离家出走,从此开始了近40年的流浪生活…现如今听到工作人员讲解的救助政策,非常激动,愿意返乡。
后经确认,王二民户籍地为高陵区鹿苑街道办某村,终身未婚育,只有一个80岁的姐姐。随后,西安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与其姐姐联系,姐姐称无力照顾王二民。为了给王二民一份安定且有保障的生活,西安市救助管理站发挥区域一体联动作用,与高陵区救助站展开协作,积极协调同级相关部门,落实特困供养政策,为王二民办理集中供养手续,确保他能够回得去,过得好。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12月6日,五保供养中心同意接收王二民,那一刻,所有人都无比欣慰,王二民有“家”啦!随后经过医务人员评估,王二民达到出院指征,西安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为王二民办理出院,联合高陵区救助站一起将王二民送返安置在高陵区五保户集中供养中心。
临走之际,王二民紧紧地握着工作人员的手,不断地重复着感谢党,感谢救助站......这简单的话语,却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心间,也见证了救助工作的意义与价值。
据悉,高效的医疗转介与寻亲安置服务得益于西安救助管理区域中心的试点建设。近年来,西安市救助管理站充分挖掘区位优势,构建起“1+7+8+N”联动的救助模式(1是以西安市救助管理站为“中心站”,7 是指市辖7个区县级救助管理机构为“卫星站”,8是指西安市城六区、西咸新区和高新区等8个无救助站的区域设“长安暖驿”救助点,N是指在设置社区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站、福利彩票销售点等若干临时救助服务点)全面探索市域资源集约调配与信息共享机制,致力于解决全市医疗救助资源分布不均以及寻亲信息壁垒难题,一方面,全面协调整合医疗资源,积极与7家医疗机构签订定点医疗服务和绿色就医协议,搭建市域流浪乞讨人员医疗救助转介中心,畅通全市医疗机构的转介服务渠道,为市域内各救助机构及街面流浪乞讨的危重病人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救治以及便捷顺畅的转介服务;另一方面,依托“石榴花”寻亲工作室,搭建市级寻亲送返综合平台,深度链接各方资源,强化与公安部门、社会公益组织等多方协作,全力打通流浪乞讨人员返乡归家之路。本年度共计开展寻亲服务700余人次,提供医疗救治服务450余次,转介服务50余次。
作为民政部首批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单位,西安市救助管理站将持续深化区域性中心站协同协作机制,发挥区域性中心站统筹协调、指挥调度作用,带动全市救助管理网络建设和服务规范提升,着力打造区域一体化救助格局,让更多的流浪人员找到心灵的归宿,重新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毛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