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辛勤耕耘,巨野县不仅将工笔牡丹画打造成了一个年产值达45亿元的文化产业,还从艺术疗愈、教育普及、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塑造其文化价值,不断凸显巨野工笔牡丹画的魅力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让工笔牡丹画成为治愈人心的“桃花源”、提升全民素养的“必修课程”、助力乡村和美的“能量站”、记录历史发展的“记录者”。
治愈人心的“桃花源”
18年前,一场意外让农民马凡叶失去右腿,在人生的至暗时刻,他几度失去生活的信心。几年前,马凡叶在朋友的劝说下参加了巨野县书画院举办的工笔牡丹画公益培训。如今,靠一支画笔,马凡叶不仅成为一名知名画师,还把照亮了自己人生的绘画技艺教给更多人。对马凡叶而言,巨野工笔牡丹画犹如治愈心灵创伤的“桃花源”。而这样的故事在巨野比比皆是。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巨野县书画院院长程军伟说, 巨野工笔牡丹画就像是一片宁静的“心灵绿洲”,为艺术家和观赏者的心灵提供了一处休憩之所。通过学习和欣赏工笔牡丹画,人们可以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这种艺术式的疗愈,为人们提供了精神上的慰藉和鼓励。
从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能驾驭画笔的艺术家,对他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华丽的转变,更是心灵净化与情感抒发的过程。刚刚入选省美协展览的画师马凡叶说:“在细腻的笔触与绚丽的色彩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可以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与压力。这种专注与投入,不仅是对艺术的热爱,更是对澄澈心境的追求。”
提升素养的“必修课”
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校园文化建设,巨野县引导有条件的中小学开展了“工笔牡丹画进校园”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可以近距离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陶冶情操,提升艺术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在巨野,无论是古稀老人还是垂髫孩童,都能拿起画笔描绘牡丹。工笔牡丹画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资源,它促进了文化素养的提升、艺术审美的培养和传统文化的弘扬,这体现了工笔牡丹画另一个维度的功能。
“通过学习和欣赏巨野工笔牡丹画,学员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工笔画细致入微的艺术语言和牡丹花承载的文化寓意。在作品内涵之外,工笔牡丹画的创作过程也是一种教育,教会人们耐心、细致和专注等品质,对于完善人格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山东省工笔画学会会长张世靖如是说。
同时,巨野工笔牡丹画还忠实记录着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巨野县农民绘画发端于汉代。接力传承到20世纪70年代,巨野县发展起了“彩蛋产业”,在鸡蛋壳、鸭蛋壳上画山水、花鸟。1972年的春季广交会上,巨野画师刘昌杰绘制的四个“彩蛋”引起欧美国家客商的青睐,不少农家女也在这一波浪潮中拿起了画笔。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巨野工笔牡丹画传承了悠久历史,记录着文明进步,牡丹的形象不仅象征着富贵与吉祥,更深刻地映射出人民对国家繁荣昌盛、民族复兴的强烈期盼。
和美乡村的“能量站”
近日,在巨野县章缝镇高庄村村民李兰芝家的画室里,几名农民女画师正在加紧赶制刚刚接的一批订单。目前巨野县有农民女画师1万余人,占全县书画从业人员的80%以上,成为推动当地创造性转化书画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壮大书画产业的一支强大的“她”力量。
在县书画院的带动下,每年有3000多名职业画师在巨野接受培训,他们的作品价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再到几万元不等,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的“能量站”。
“巨野工笔牡丹画带动了群众发家致富,为美德山东建设和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的倡树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持久的文化力量。许多村民通过掌握牡丹画技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提高了生活水平,有效防止人口外流,促进了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巨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金科说。
同时,巨野工笔牡丹画还丰富了乡村文明建设的载体,推动了美德健康新生活融入日常。书画院创作和展示的书画作品,体现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正能量主题,激发了群众的爱国爱党爱家爱社会热情。依托巨野工笔牡丹画产业,巨野县书画院积极培育“陪伴花开”志愿服务品牌,推动新时代美德山东建设与乡村振兴高质量融合发展,有效促进了美德健康新生活落地生根。
菏泽日报 记者 苏成华 通讯员 谢新华 林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