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北京市东直门中学附属雍和宫小学积极探索校家社协同共育的幼小衔接科学之路,旨在减轻学龄前幼儿与家长的压力,减少入学焦虑,为幼儿平稳过渡、健康成长奠定基础。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更是为学校的幼小衔接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开设校园体验课,组织幼小教师交流会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广泛收集幼儿、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反馈和建议,积极回应大众关切问题,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理念,比如避免出现“提前教”“提前学”的幼小衔接误区。针对幼儿在入学时可能遇到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养成、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学校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幼小衔接教研团队。团队以儿童为本,深入研究科学衔接的策略,通过专家引领、与幼儿园联合教研等方式,深入了解学龄前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科学的幼小衔接计划。经过几年的探索,团队围绕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方面设计了一系列校园体验课程,让幼儿提前感受小学氛围,消除对未知的恐惧和焦虑,习惯培养、有意注意、体能提升、学会交往等课程,也为他们进入小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聘请基础教育、幼小衔接领域的专家,指导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加强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与研究,建立了制度化的信息交互渠道,互相了解彼此学段的教育目标和课程活动体系,搭建了一体化幼小科学衔接育人框架。同时定期组织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教育交流会,并组织幼儿园教师到小学参观学习,同时小学教师也到幼儿园开展资源共享课程,通过 “送课到园”“趣味运动会”“同课异构”等活动,促进了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之间的互学和互动。
密切家校沟通,拓展社会支持资源
《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的出台,为幼小衔接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学校积极响应号召,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更加完善。
学校加强了与幼儿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建立了定期家访、家长会制度,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和需求。学校派骨干教师到幼儿园为幼儿家长开展入学前准备指导,通过座谈会、讲座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推送专业育儿知识,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为他们解析最新的幼小衔接相关政策。在共建幼小“教联体”的过程中,学校与家委会建立并保持密切联系,通过组织亲子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促进家校的深度融合,共同为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支持。
学校还与社区合作,共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外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成长空间;积极寻求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通过与企业、公益组织等合作,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此外,学校还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与合作,提升社会对幼小衔接工作的认识和关注度。
在争取政府的支持方面,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与配合。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机制等方式,不断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促进集团成员校优化配置、共享资源、深度合作
在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背景下,“教联体”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正逐渐成为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力量。
集团化办学作为教育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能够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学校作为集团化办学的成员校,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共享优质课程、开展联合教研等措施,努力促进“教联体”内部各成员校之间的深度合作与交流。学校将建立更加完善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教联体”内部的信息畅通无阻,各项工作能够顺利推进。
人员培训是提升“教联体”整体实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将针对教师的实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包括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技能提升等方面。同时,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与研讨,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内部督导评估是确保“教联体”工作质效的重要手段。学校会着力建立完善的内部督导评估机制,定期对“教联体”建设情况进行督导评估。通过评估结果的反馈与整改,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教联体”的各项工作能够按照既定目标顺利推进。
(作者系北京市东直门中学附属雍和宫小学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22日 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