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点新突破:以科技温度,暖生活征途|温度·2024

封面新闻记者 蔡宇霆 黎文强


2024年,科技领域热潮奔涌,一项项重大突破如璀璨星火,为人类前行之路注入滚烫能量,赋予生活全新 “温度”。


从月球背面采撷样本归来的嫦娥六号,燃起全民航天梦想之火;量子计算机 “本源悟空” 算力狂飙,让科技强国梦升温。“中国天眼” 目光如炬,望向宇宙深处,传递着探索未知的炽热渴望......基因编辑疗法破冰、生物 3D 打印与再生医用材料进阶,恰似冬日暖阳,用前沿科技捂热生命的温度。


且看这一年,诸多科技硕果如何改写生活剧本,温热人类前行轨迹。


月背 “热土” 归航

嫦娥六号成功采集月壤样本

6月25日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六号探测器于2024年5月3日发射升空并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历经53天,11个飞行阶段,成功获取月背的月球样品

图片

嫦娥六号 图据新华社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通过对嫦娥六号采回的月背样品进行研究,科学家首次揭示月球背面约28亿年前仍存在年轻的岩浆活动,这一年龄填补了月球玄武岩样品在该时期的记录空白。其中一项研究表明月背岩浆活动42亿年前就存在,至少持续了14亿年以上。这些研究为人们了解月球演化提供了关键科学证据。

突破强磁“炎峰”

我国创造世界水冷磁体技术新高峰

9月22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自主研制的水冷磁体产生了42.02万高斯的稳态磁场。打破了2017年由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水冷磁体产生的41.4万高斯的世界纪录。

42.02万高斯水冷磁体新纪录的产生,得益于我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的建设运行。该装置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十一五”期间立项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017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行,使我国成为美国、法国、荷兰、日本之后第五个拥有稳态强磁场的国家。

稳态强磁场是开展物质科学前沿研究所需的一种极端实验条件,是推动重大科学发现的“利器”。在强磁场实验环境下,物质特性会受到调控,有利于科学家发现物质新现象、研究物质新规律。

全球科学家在稳态强磁场条件下取得了众多重大科研成果,其中有10多项获得诺贝尔奖。强磁场技术已成为国际科技竞争的重要领域。

“灼智” 觉醒时刻

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运行

今年1月,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运行,并向全球用户限时免费开放。

这是中国量子算力首次大规模、长时间向全球开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量子算力“可用”时代,也意味着中国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制造链已然“成链”。

目前,“本源悟空”已与多个国家级超算中心以及金融、通信、电力、航空、航天等部门和单位展开合作。这些行业的积极参与,为中国量子计算机的制造应用提供了更为优渥的科研土壤。

量子计算机制造链一头连着科技创新,一头连着新质生产力。量子技术象征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已成为各国长期投资和发展的尖端领域。

虽然离通用量子计算落地还有很长时间,但其潜力已获得金融、航空航天、制药等行业重视,与量子计算结合的应用探索已蔚然成风。

“炙目” 千星成就

“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数量突破1000颗

截至2024年11月,“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数量已突破1000颗,超过同一时期国际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这一成果极大拓展了人类观察宇宙视野的极限。

据悉,从发现第一颗脉冲星到发现脉冲星数量破千,“中国天眼”只花了7年多时间。

图片

天眼 图据新华社

脉冲星是大质量恒星死亡后的“遗骸”,由于具有高密度、高转速、超强磁场等特性,被视为研究众多天文前沿问题的“天然实验室”。通过观测脉冲星,可为脉冲星物理、测时等理论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撑,还可助力检验广义相对论、探测低频引力波等。

近年来,“中国天眼”持续产出重量级发现:首次在射电波段观测到黑洞“脉搏”、发现迄今轨道周期最短脉冲星双星系统、探测并构建世界最大中性氢星系样本等,为探索宇宙奥秘作出中国贡献。

“滚浪” 深蓝征程

“梦想号”海洋钻探船入列

11月17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正式入列,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关键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

图片

梦想号 图据新华社

该船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攻克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以“小吨位”实现“多功能”,国际首次创新集成大洋科学钻探、深海油气勘探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试采等多种功能。最大钻深可达11000米,有望助力全球科学家实现“打穿地壳、进入地球深部”的科学梦想。

“梦想”号的入列,将为我国深海资源勘探、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以及全球科学家开展大洋科学钻探研究提供重大平台支撑,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和科技强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炽能” 灵感源泉

生成式人工智能再进化

自OpenAI 与 2022 年发布了 ChatGPT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迅速成为眼下最热门的人工智能技术之一,只要输入指令就可以生成文字、图片、视频……生成式人工智能就像“魔法钥匙”,开启了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

图片

具身智能 图据新华社

2024年王炸产品Sora的问世席卷视频领域; OpenAI 推出 ChatGPT-5 支持更复杂环境的多模态交互;谷歌云宣布全面推广商用AI Agent;NVIDIA推出NVIDIA AI Blueprint用于开发视觉 AI Agent......根据Canalys最新预测,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AI)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该市场将在五年内增长五倍,从2024年的146亿美元增长到2029年的728亿美元。顶尖的应用领域包括消费类、企业服务、零售业、媒体娱乐业以及医疗保健业。

随着AI应用加速增长,技术红利将成倍增加,AI的投入回报率非常显著。

当前,人工智能所带来的行业变革正在发生,从被动思维转变为主动思维至关重要。

“温创” 再生之路

生物3D打印修补医疗领域未愈空白

在自然界,再生现象普遍存在,比如断尾的壁虎,尾巴可以再生。但人体器官组织各司其职、高度分化,自我更新和修复的能力都比较差。而再生医学瞄准这一研究重点,其中生物再生材料作为再生医学的重要分支,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图片

生物3D打印 图据新华社

今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队开发的高性能MXene纳米复合薄膜材料,开辟了MXene纳米复合薄膜在骨再生领域的新应用。清华大学团队提出的逐级悬浮3D打印技术,成功构建了含可灌注血管网络的心室模型,为复杂组织器官的体外功能重建提供了新方案。这些创新技术为医疗健康事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图片

海报

封面新闻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网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