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持续寻访南昌起义参加者线索—— “不让英雄名字湮灭于历史尘烟”

来源:国防报·中国军号

图片“八一追寻人”文隽永(左一)寻访途中。刘顺清摄

黔东北,乌江畔,冬雨初落,寒意扑面。一大早,“八一追寻人”文隽永像往常一样,将采访本、相机装进背囊,踏上寻访南昌起义参加者线索之路。

千年豫章郡,天下英雄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序幕。时光流转,南昌起义参加者正一天天老去,信息核实愈发艰难,许多故事尚未被知晓,便被岁月尘封。

今年8月1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公布了8位新增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1956年建馆时,这座名录墙上仅有104人。68年过去,姓名陆续‘入列’的革命先辈增至1186位。”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陈列保管科科长、副研究馆员刘小花介绍,为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寻访英雄队伍,纪念馆公开承诺,若线索提供者能协助寻找到南昌起义参加者并通过专家认证,可获得“八一追寻人”特聘证书。

文隽永是贵州第一位获得“八一追寻人”聘书的线索提供者。文隽永是都匀市一家媒体记者,自2005年以来,他利用节假日时间,辗转全国10多个省(市、区)及国外地区,寻找拍摄了550多名老红军、抗战老兵和抗美援朝老兵。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文隽永以国际摄影博览会为契机,先后举办《重走抗战路》《一个人的长征》《寻找最后的老兵》《永不忘却的红色记忆》红色主题摄影展,收获社会各界好评。

2021年8月1日,文隽永应邀赴荔波县参加“南昌起义参加者蒙九龄烈士革命事迹座谈会”。座谈会上,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研究馆员肖燕燕在发言中提到:南昌起义参加者中相当一部分是贵州籍子弟兵,但由于当时战况紧急,没有留下完整的文献资料。目前,仅有18位贵州籍子弟兵被收入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希望贵州专家学者多关注这段历史,帮助更多英雄“入列”。

“不能让子弟兵的名字被遗忘。”此次座谈会后,文隽永萌生了寻找“南昌起义参加者”线索的念头。为此,他自费购买《铜仁地区人物志》《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史话》等文献书籍,到贵阳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都匀市图书馆、档案馆查阅地方文史资料,寻找南昌起义相关记录。“一旦发现线索,我第一时间到现场探察、走访,希望能挖掘出更多珍贵资料。”为此,他辗转省内外多地,追寻南昌起义贵州籍官兵足迹,并将相关信息提供给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工作人员研判,尽量以公开出版刊物、党史研究部门及南昌起义参加者的回忆录、照片等作为重点参考佐证。

前段时间,文隽永在《铜仁地区人物志》中发现了南昌起义参加者宋龙祥的线索。他即刻动身前往贵阳,几经周折找到宋龙祥的儿子宋兴汉。见面后,宋兴汉拿出父亲珍藏多年的手稿,手稿中记录了宋龙祥跟随部队参加南昌起义后,在会昌战斗中身负重伤,被收容至广州陆军医院治疗,伤愈回到家乡投身医学事业的经历。“父亲生前很少提及当年的经历,但我知道,他以这段经历为傲。”宋兴汉说道。

“这趟贵阳之旅收获颇丰,我可以继续完善宋龙祥的资料了。”文隽永说。

截至目前,文隽永共向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提供了10多名贵州籍南昌起义参加者信息,缪像初、李德森、陈见飞3位南昌起义参加者通过认定,已加入名录,姚玉清、姚元贵兄弟、王凤启、宋龙祥等老兵信息正在补充佐证材料。今年8月15日,为表示对文隽永持之以恒追寻并挖掘红色文化精神态度的认可与激励,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特将他聘为“八一追寻人”。为线索提供者发放“八一追寻人”聘书的做法,也将常态化推广开来。

一路走来,像文隽永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寻访队伍不断壮大。“寻找南昌起义参加者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沿着父辈们的足迹去找、去追,把散落的记忆拼凑完整,才能对得起这份传承。”南昌起义参加者黄霖(原名罗永正)的女儿罗解难说。一次,在整理父亲旧物时,她发现了一封南昌起义参加者傅胜1982年写给父亲的求助信。“这封信是珍贵的一手资料。”她立即联系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工作人员进行核查,发现信中所述细节与现存史料吻合。以此作为突破口,罗解难与南昌起义参加者后人相互配合,对比早年名录史料,寻访傅胜后人踪迹。功夫不负有心人,结合信中讯息、历史史料以及其他南昌起义参加者档案记录,傅胜顺利“入列”。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计划与驻地部队建立共建关系,邀请部队党史专家与地方学者共同研讨南昌起义相关历史细节,分享研究成果;对接“八一红色百人团”、地方史志办、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以及南昌起义参加者后人等社会力量,组建八一寻访团队;走进校园、红色教育基地等场所,宣讲革命先辈英勇事迹。刘小花介绍,前不久,她在史料记录中意外发现,部分南昌起义参加者在潮汕失利后,根据党组织安排前往莫斯科留学,这一线索让寻访团队的目光投向海外。

“前辈们已经铺好了路,我更应该跑好交给我的这一棒,不让英雄名字湮灭于历史尘烟。”刘小花说。

(国防报·中国军号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