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十二月,法警从看守所押解出一名穿着深色囚服的男子。这个男子便是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的王建军。他低着头,脚步沉重地向前走着,金属脚镣与地面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王建军今年53岁,曾是一名军人,在部队服役五年后转业到地方工作。那时他在供销社工作,有一个漂亮的妻子和懂事的儿子王明。日子虽不富裕,但也过得平淡安稳。
生活的转折始于他下岗。找工作无果后,他开始经营农资店,可由于农民赊账严重,生意难以为继。妻子在税务所工作,是个性格强势的女人。随着家庭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她对王建军的抱怨也越来越多。最终在2011年,她与一名教师再婚,这段婚姻就此画上句点。
离婚后,王建军独自抚养儿子王明。虽然生活艰难,但他始终严格要求儿子,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正直的人。王明在南方某城市工作稳定后,王建军决定南下投奔儿子。他在一个小区找到了保安的工作,看似日子终于有了转机。
然而命运弄人,王建军认识了小区里一位单身女性李芳。李芳答应每月给他五千元作为情人费用,但仅支付了两个月就想赖账。在一次激烈争吵中,王建军失去理智,掐死了李芳,并偷走了她家中的贵重物品。他利用夜班时机将尸体抛入河中,但很快便被警方抓获。
案发后,王明聘请律师为父亲辩护,但因犯罪情节恶劣,王建军被判处死刑。在看守所的日子里,他经常给儿子写信。最令人动容的是,他主动申请捐献器官,希望用这种方式为自己的罪行赎罪。
高院维持死刑判决的那天,王明带着一套父亲最爱的休闲西装去见他最后一面。短短十五分钟里,王建军没有谈及死亡的恐惧,只是叮嘱儿子要好好工作,照顾好奶奶,慎重对待感情。
行刑后一个月,王明收到了父亲捐献器官的补偿金3.8万元。他没有留下这笔钱,而是全部用来补偿受害者家属。这是他能想到的,唯一能为父亲做的事。
看着父亲留下的茶杯、行李箱和那把经常吹奏的口琴,王明的泪水不断涌出。这个曾经帅气稳重的军人父亲,就这样倒在了人性的阴暗面前。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选择了用器官捐献的方式,为自己的过错做最后的救赎。
临行前,王建军在信中写道:"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定不要做任何违法的事情。失去自由的痛苦,太难受了。"这是一个失去自由的父亲,留给儿子最后的叮嘱。
监狱的铁门,永远关闭了。寒风中,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掩盖了一切足迹,却掩盖不了那份父子之情,以及人性中永恒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