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宏杰/张娟娟课题组招聘博士后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课题组介绍


余宏杰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主任,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副院长。


研究领域主要是针对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和中国人民健康的新发、重大传染病,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感染新型动物流感病毒、季节性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麻疹等,以往主要运用经典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病原微生物学、免疫学、宿主和病原遗传学、卫生经济学、现代统计学、地理信息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技术,研究其传播动力学、流行病学参数、疾病负担、干预措施和临床管理的评价、病原体感染机制和宿主免疫应答机制,以及疫苗的效力、效果、安全性和卫生经济学评价等。近年在传染病研究领域拓宽了以往的边界,重点开展新兴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包括传染病系统免疫学、病毒基因组系统进化动力学、基于定位大数据的人群接触与移动模式、新发传染病的传播动力学和复杂建模、宿主病毒排出和免疫应答规律,及抗原性和基因变异与进化预测等。


目前兼任WHO免疫策略专家咨询委员会(SAGE)专家组轮值成员。获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在国际期刊上发表 SCI 英文论文>270篇,IF 计3,720,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并列)发表 SCI 论文183篇,IF 合计2,524,其中IF >10为49篇,包括 Science 3篇、Lancet 5篇等。24篇同期配发专家述评,20篇以 Fast track 发表。Google Scholar 总引用46,089次,h-index 84;25篇 ESI 高被引论文。入选科睿唯安2020、2022、2023和2024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张娟娟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副主任,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青年兼聘PI。


主要从事新发、重大传染病流行病学与数学建模的跨学科交叉研究,研究领域主要是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季节性流感等,构建数学模型,对其暴发和流行的发生、发展、演化过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和建模,研究其流行病学特征、传播动力学参数和干预措施效果;基于现场调查、手机信令数据、航空网络等高精度人群时空数据,运用复杂网络、行为科学、计算机模拟、空间计算等多学科交叉技术,准确刻画人群社会接触和移动模式,通过构建群体或个体水平传播动力学模型,揭示人群接触模式、移动模式与传染病时空传播的相互作用机制,评估药物性和非药物性干预措施效果,指导疫情预警和疫苗精准使用。


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2023年)、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2022年)等,获2024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等多个科研项目。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并列)发表在Science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PNAS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BMC Medicine等。其中,1篇配发专家述评,2篇以快速通道形式发表。Google Scholar总引用2400余次,其中包含3篇ESI高被引论文。


招聘计划


招聘博士后1~2名


研究方向


1. 基于定位大数据的人群接触与移动模式:基于现场调查、手机信令、航空网络等高精度人群时空数据,运用复杂网络、行为科学、计算机模拟、空间计算等多学科交叉技术,准确刻画人群社会接触和移动模式。通过构建群体或个体水平传播动力学模型,揭示人群接触模式、移动模式与传染病时空传播的相互作用机制,评估药物性和非药物性干预措施效果,指导疫情预警和疫苗精准使用。

2. 新发传染病的传播动力学和复杂建模:运用数学模型、复杂网络模型等多学科交叉技术,耦合人群接触、人群移动、病毒学监测、免疫、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对传染病暴发和流行的发生、发展、演化过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和复杂建模,研究其流行病学特征、传播动力学参数和干预措施效果。


相关代表性成果:

1) Zhang J, Litvinova M, Liang Y, Wang Y, Wang W, Zhao S, Wu Q, Merler S, Viboud C, Vespignani A, Ajelli M*, Yu H*. Changes in contact patterns shape the dynamics of the COVID-19 outbreak in China. Science. 2020; 368 (6498): 1481-1486.

2) Zhang J, Litvinova M, Liang Y, Zheng W, Shi H, Vespignani A, Viboud C, Ajelli M*, Yu H*. The impact of relaxing interventions on human contact patterns and SARS-CoV-2 transmission in China. Science Advances. 2021; 7(19): eabe2584.

3) Zhang J†, Tan S†, Peng C, Xu X, Wang M, Lu W, Wu Y, Sai B, Cai M, Kummer A. G, Chen Z, Zou J, Li W, Zheng W, Liang Y, Zhao Y, Vespignani A, Ajelli M, Lu X*, Yu H*. Heterogeneous changes in mobility in response to the SARS-CoV-2 Omicron BA.2 outbreak in Shanghai.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3, 120(42): e2306710120.

4) Zhang J†, Litvinova M†, Wang W†, Wang Y, Deng X, Chen X, Li M, Zheng W, Yi L, Chen X, Wu Q, Liang Y, Wang X, Yang J, Sun K, Longini Jr IM, Halloran ME, Wu P, Cowling BJ, Merler S, Viboud C, Vespignani A, Ajelli M*, Yu H*. Evolving epidemiology and transmission dynamics of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outside Hubei Province in China: a descriptive and modeling study. Lancet Infect Dis. 2020; 20 (7): 793-802.


应聘条件


1.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思想品德端正,品学兼优,身体健康,有科学研究使命感,恪守学术道德;

2. 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年龄不超过35周岁;应届博士毕业生申请进站时需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

3. 英文听、说、读、写熟练,在相关专业研究领域以第一作者至少发表1篇高水平SCI论文;

4. 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科研素养、科研潜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工作勤奋主动,严谨负责,有创新意识,能独立开展相关研究;

5. 至少熟练掌握R、python、C++等其中的一种,精通C++优先;

6. 传染病建模、统计、数学、生物信息、地理信息、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交叉研究背景者优先;

7. 能够保证在站期间全职在校工作,不招收在职人员。


福利待遇


1. 进站博士后由复旦大学统一管理,按照国家和复旦大学博士后人员规定享受相关待遇,根据入选者研究基础与工作完成情况,课题组将提供科研绩效奖励,按政策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2. 积极鼓励支持申报复旦大学超级博士后项目、“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等项目,协助办理上海户籍、申请上海市人才公寓,子女入学入托等按照学校博士后相关政策执行;

3. 课题组支持在站博士后申报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出站时推荐到国内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就业;

4. 将选派具有创新学术思维和国际视野的博士后,到已与课题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伦敦卫生与热带病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印第安纳大学、香港大学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访问研究。


应聘材料及联系方式

初审通过者将安排面试,面试通过者按要求办理进站、入职手续。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