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个芯片总通量提升至百万微球级别,毫厘科技实现高通量微球连续生产

产能瓶颈,是横亘在微流控技术微球制备产业化的障碍。


具体而言,传统微流控芯片通常采用单个通道设计,其微球生成能力极为有限,每小时产量上限仅为0.5毫升。这一产出水平与工业化生产动辄需求数千乃至上万升的规模相比,显然相去甚远,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的实际需求。


毫厘科技创始人韩林辰博士在接受动脉网采访时表示:“从长远来看,微流控技术有望成为微球生产领域的主流技术。”作为微流控生产型芯片领域的创新企业,2022年成立的毫厘科技致力于解决产能问题,将微流控技术打造成为微球材料的通用型生产平台,为微球产品的性能提升和功能创新提供解决方案。



01

独创Twister高速成球技术,单个芯片总通量提升至百万微球级别



在不考虑质量和成本的前提下,韩林辰表示,提升微流控产能主要有两个逻辑:一是提高每个通道的成球速度,二是增加通道的数量。他强调,增加通道数量并非无限可行的方案,因为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面临成本控制和设备控制的瓶颈。


因此,毫厘科技团队决定从提高单通道的成球速度入手。在2022年3月,毫厘科技就开始打造一个数字化、规模化生产微球的微流控芯片平台。


最初,团队虽然可以依托成熟的MEMS工艺,但生产级芯片的设计标准却无从参考,需流体力学专家在软件中精细设计流道,模拟多种流体性质。琼脂糖成为首个攻关材质,其复杂流体特性也给设计带来巨大挑战化。


据悉,团队最初设计的流道图案灵感来源于Athlon处理器,拥有近1000组独立的流体出入口,能够实现高生产通量。但液路对准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迫使团队放弃了这一方案。而在生产过程中,团队还需精确控制分散相流体与流道、原料之间的阻力,并准确计算聚合物性质的变化及其对后续交联反应的影响,以确保微球的粒径、孔径和机械强度符合标准。


这也意味着整个平台体系除芯片、化学体系及泵阀系统外,还需温度控制、原料预处理、对准和传感器等系统支持,量产机型更需自动化控制软件及操作文档,来确保生产稳定进行。


经过多次迭代与优化,毫厘科技团队最终成功开发了Twister技术——一种采用3D结构微流控芯片的新型微液滴成球技术。该技术不仅将成球频率提升了2-3个数量级(相较于传统的十字交叉芯片),其独特的流体力学设计还确保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使得微球的粒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目前,团队采用单通道芯片生产琼脂糖微球。值得一提的是,该芯片在琼脂糖微球生产开发时,工作温度最高可以达到250℃并实现最高达到3.0MPa的工作压力,完全满足高粘度高温琼脂糖框架微球规模化稳定生产。


不仅如此,该芯片还能够控制微球极窄的粒径范围,以及做到在粒径范围内,微球粒径分布围绕在D50±10%。目前基于微流控芯片生产出的琼脂糖微球粒径方差也稳定控制在5%左右,以及接近100%的收率。


这一突破使得微流控技术在生产上豁然开朗,整个商业化进程也具备了可行性。”韩林辰表示。



02

布局规模级生产基地,已推出多款微球产品



微流控技术进行微球制备,除了需要具有制造粒径均一、粒径分布集中的直接产球能力外,还具有快速开发不同粒径、不同材质、不同结构微球的定制化能力,以及制造出双层或多层材质包裹的复杂微球。


目前,毫厘科技已经完成多种类型高通量微流控生产原型机开发,实现了高度数字化的生产模式,可兼容琼脂糖、无机材料和塑料聚合物在内的多种原料,快速实现不同粒径和不同功能微球的规模化生产。


具体来说,毫厘科技的层析微球产品矩阵涵盖了Proten A和Ni-NTA亲和层析填料、4/6FF层析填料以及Epoxy层析填料等。其中,ProteinA层析作为最重要的层析填料,性能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Ni-NTA以高动态结合载量和低Ni2+脱落特性,成为His-tag重组蛋白纯化的优选;4/6FF则广泛应用于病毒、病毒样颗粒、质粒等生物大分子的纯化,且耐受0.5-2M NaOH消毒;而Epoxy层析填料则通过其独特的间隔臂设计和宽泛的偶联要求,适用于小分子及多肽配体的捕获。


为了进一步提升产能,毫厘科技在生产基地建设上同样不遗余力。团队在杭州滨江区和萧山区分别建立了2000升层析微球生产基地和10000升级别的基球生产基地,并配备了GMP级别的生产环境,直接为制药客户提供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方位服务。


然而,毫厘科技的追求远不止于此。团队正持续进行技术迭代,实现产能增长和成本降低。据悉,毫厘科技已将微球新产品的研发周期从传统的6-12个月大幅缩短至30天,这一突破性进展无疑将为团队赢得更多的市场先机。



03

多方合作,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



“微流控技术必将引领未来生产方式的变革,取代传统生产方式只是时间问题。”韩林辰坚定地说道。这一判断基于多个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微流控技术能够实现全流程的数字化生产,这是传统反应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传统反应方式高度依赖于人工和经验,且生产的可重复性较差,而微流控技术则能够确保生产参数在不同设备间的一致性,从而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然而,要让微流控技术完美融入现有产业生产链条并非易事。


韩林辰强调,新技术所产出的微球必须完全满足最终产品的需求,这意味着新技术不仅要稳定可靠,还必须与现有产品形成完美的替代关系。这一过程远比单纯研发稳定的设备或微球更为复杂,因为它要求新技术能够全面融入现有的生产环境,与各个环节无缝对接。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市场教育和客户认可尤为重要。“客户需要深入了解微流控技术的替代逻辑,以及微球所带来的优势,并认识到这些优势如何影响终端产品。”韩林辰说道。为此,毫厘科技力求在技术上取得突破的同时,积极寻求与龙头企业合作,树立行业标杆,进一步推动微流控技术在微球制备领域的发展。


如果您想对接文章中提到的项目,或您的项目想被动脉网报道,或者发布融资新闻,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