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新书榜 | 人文社科类(2024年11月)

科学新书榜
人文社科类(2024年11月)

图片


科学新书榜”基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在各大电商平台的月度销售排行产生,分为自然科学、工业技术、医药卫生和人文社科4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提供参考借鉴,与您一起阅读科学!


1

风范:他们用一生写就的科学家精神


本书讲述了中国21位杰出科学家波澜壮阔、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人生故事。他们中很多人的名字是与中国科技史上的诸多“第一”紧密相连的,包括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李振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杨承宗、中国冶金科技事业的开拓者李薰、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引领者王文采、中国第一位对青藏高原盐湖进行系统考察的柳大纲、被誉为“中国激波风洞第一人”的俞鸿儒、研制成中国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和水下机器人的蒋新松,以及马大猷、杨乐、邹承鲁、施雅风、夏培肃、刘嘉麒、任继周等众多两院院士。这些科学家的精彩人生故事,不仅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所蕴含的“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六大特质,也真实记录了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艰辛历程。


【相关阅读】

2

人文社科选题炼题:100问+700例


标题来自选题,选题源自问题。问题意识永远是好选题的灵魂,人文社科的优质选题一定能反映学科前沿;若能折射时代所需,则更妙。本书既授鱼,更授渔,涉及26门学科约700个案例;所设100个问题大致分要道篇、选题篇与炼题篇,三者权重逐渐增大。所涉选题炼题的原理与机制既可用于撰文著书,更可用于项目申报;既服务人文社科界,也适用于自然科学界。

3

文明中国——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考古学阐释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本书运用考古材料,实证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既各具特色又相生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内在气韵和精神品格。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把握中华文明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相关阅读】

4

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中国科学院人的75个首创故事


从“向科学进军”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从“创新驱动发展”到“建设科技强国”,党领导我国科技事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自立自强之路。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不畏艰难,敢为人先,勇攀高峰,“上天、人地、下海”,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大国重器……一项项“国内首个”打破国外封锁、夯实自主创新之基,一个个“国际首次”突破科技前沿、彰显中国创新贡献。如今,这些成果有的仍在开枝散叶,有的早巳尘封于世,但那些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创新故事,那些矢志不渝、科技报国的科学家们,以及他们在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上留下的闪光足迹,必将永远镌刻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相关阅读】

5

研究生学术生涯导航


本书是作者在给清华大学研究生新生做读研生涯报告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涉及研究生需要达到的标准、读研前的准备、如何做研究、学位论文写作、学术交流与交道、如何面对读研的各个阶段,以及如何更开心地读研等七个主题,探讨了研究生级别的学问,讨论了开展研究的范畴式方法,归纳了学位论文写作的模块化分层结构法,分析了学术交道与交流的多样性与技巧,解析了研究生各培养环节的衔接与可规避的陷阱,指出了快乐读研的可能性与途径,目的是给研究生顺利度过学术生涯提供某种形式的导航,让读研拥有值得回味的过去、值得庆幸的今天和值得期待的未来。

6

全国基本建设考古和文物保护优秀案例


本书按省份排序,介绍了“十四五”以来各地加强城乡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涌现出的基本建设考古和文物保护优秀案例。相关内容包括各地因地制宜完善“先考古、后出让”配套制度形成的工作模式,基建考古中的精细化发掘理念和多学科合作模式,以及探索开展重要考古发现保护利用模式等。

7

人机环境系统智能:超越人机融合


本书是一本探讨人机环境系统相互融合的智能的图书,深入研究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许多场景中的应用,以及人机环境系统的协同作业和智能化发展。本书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人机交互与人机融合智能有何异同?人类的谋算(算计)与计算是可逆的吗?机器智能能够产生谋算(算计)吗?同时,本书还介绍了多种现代技术及其在人机环境系统中的应用,如人工智能、深度态势感知、理性计算、感性算计、情绪 /情感分析等。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如何利用人机智能技术来提高人机环境系统的整体效能并减少“机器幻觉”,为未来的智慧社会建设奠定基础。

8

玉神:石家河玉文化特展


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的重要开端,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开展调查发掘,距今已有70年的历史。本书依托70年来长江、黄河流域各地考古发掘出土、具有石家河风格影响的玉器,配合以相关玉文化阐释研究文章,从玉器视角呈现新石器文化脉络中的石家河元素。

9

盖亚的终极算法


本书收录十四篇科幻小说,题材和背景各不相同,勾勒出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数字孪生、脑机接口等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深刻影响,以及这些技术与人、社会甚至地球的关系和冲突。涉及领域有个体层面人的自主性、爱情、亲子教育、机器人的人格等;政府层面对机器人和社交媒体的治理等;经济社会层面机器人对就业的冲击、大数据造假、地球-火星经济体系、信息系统对人的控制,技术带来的行业变迁等;全球层面的气候变暖、人类和机器之争、地球产生智能等;法律伦理层面的人工智能作品的知识产权、人工智能法官,以及机器人的权利等;新闻传播层面的各种未来传播形态。从时间上看,有的就在当代或离当代不远,有的在几万年以后。情感基调有的幽默诙谐,有的令人伤感。其中饱含作者对生活、技术和社会的理解,也带有作者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印记。

10

大穿越——秦大河南极科考行记


保护人类居住星球的健康和子孙后代的生存,1989—1990年,一支由六个国家六名队员组成的国际科学考察队首次徒步穿越了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秦大河为中方队员。本书记录了这次人类有史以来穿越南极活动策划、筹备、训练及实施的全过程,读者从中不仅可以感受到人类此次代价高昂的南极穿越所经历的各种艰难险阻,考察队员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科学家精神和友谊,而且可以领略到南极洲的自然风光和绮丽的冰雪世界。根据秦大河穿越南极日记绘制的包含217个宿营地的详细的行进线路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重现了这一段历时220天、跋涉5896公里的艰险征程。本书还将穿越过程的精彩章节录制了声音文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扫码听书。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本文编辑:刘四旦)

一起阅读科学!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位

科学出版社 视频号

硬核有料  视听科学

传播科学,欢迎您点亮星标,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