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智能助力养好“一只羊”

原标题:

高效智能助力养好“一只羊”——走进海南州创新示范区·一线故事④

图片

羊群在太阳能光伏光热智慧羊舍外悠闲觅食。通讯员李孝云摄

图片

羊舍内正在进行降尘。本报记者张洪旭摄

悠扬舒缓的音乐回荡在明亮宽敞的羊舍内,棚顶降尘消毒系统每隔一会儿就会进行喷淋,8组墙挂式暖气片格外醒目,即使大门敞开,也感觉不到寒冷……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镇次汗达哇村尕海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尕海合作社),4500只藏羊住在了拥有“智能家居”的“家”里,过上了“高质量的生活”,还打破了该地区藏羊养殖的“魔咒”。

走进尕海合作社,刚投入不久的太阳能光伏光热智慧羊舍内,羊声“咩咩……”此起彼伏。畜棚顶部铺设着黑色的电池板,饲养员通过手机上的智慧操作系统,即可实现远程精准投喂、调温调湿、喷淋消毒等操控功能。

畜棚施工方经理王燕介绍:“光伏光热一体化,是将集热瓦板与光伏电池板合二为一的集热板铺设在畜棚屋顶上,通过吸收太阳能辐射发电同时加热集热板管道内的导热液,为羊舍内的水箱和暖气片供热。这套系统还配备了一定量的高品质储能设备用于整个羊舍的用电需求。”

升级后的“2.0”版发电供暖羊舍,与之前的羊舍相比更高效智能,真正实现了零碳排放。

曾经,次汗达哇村由于过度放牧,牧草日渐稀少,造成草山沙化日益蔓延,同时因品种杂、体质弱、母羊生产性能低下,羊儿通常卖不上好价钱,“秋肥冬瘦春死亡”成为大家的养殖“魔咒”。而智慧羊舍与高效养殖的推广,将次汗达哇村的养殖难题一一破解。

新羊舍的实时监测和调控养殖环境功能,可以让畜棚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在藏羊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中。光热系统则可以提供适宜舍内温度,让藏羊喝上恒温水,有效降低应激反应,减少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尤其是有益于妊娠母畜,可减少流产,提高繁活率。而智能操控减少了人工干预,既降低了疾病发生率,还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尕海合作社理事长多杰才让兴奋地说:“听说太阳能光伏产生的余电将来也会给合作社带来经济效益。”

如今,这里成功实现了藏羊养殖“两年三产”,羔羊成活率由原来的90%提高到现在的97%,6月龄平均体重由原来的17公斤提高到现在的36公斤以上,出栏时间提前12个月。尕海合作社饲养员李毛优直呼“魔咒”已被打破。

而次汗达哇村的变化并未就此止步。乡亲们惊喜地发现,实行“7+5舍饲半舍饲”适度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养殖模式后,草场植被也在快速恢复。多杰才让说:“我们的草场植被由原来的65%提高至现在的70%,养殖劳动力由原来的每户至少1人,减少至全社共15人,不仅提升了畜牧业现代化水平,有效节约了养殖成本,牧民的养殖观念也发生了巨大转变。”

海南草原上的新变化,并非尕海合作社独有。

来到贵南县黑藏羊繁育中心,刚完成改建升级的太阳能集热供暖圈舍干净整洁,饲养员久先本正在投放新鲜的饲草料。随着草料投进槽内,毛色黝黑的黑藏羊纷纷上前争相食用。如果说次汗达哇村的藏羊“生活”质量高,那么这里的黑藏羊则是“工作”岗位优。

黑藏羊繁育中心为全县黑藏羊建立“数据库”,“贵南黑藏羊全是‘持证上岗’”繁育中心副主任旦正杰风趣地说,“保种扩繁产下的黑羊羔6月龄体重达到20公斤以上,经过鉴定后佩戴耳标,每只补助100元,同时,中心会为其建立档案、颁发‘身份证’。”

在繁育中心展厅正中间的“贵南黑藏羊分布展示图”上,密密麻麻标满了红色标记牌,贵南县“1210”黑藏羊发展模式各点位分布一目了然。“‘1210’发展模式,就是以繁育中心为主,向两个黑藏羊示范村,10个繁育合作社拓展,加强扩繁育种能力。”旦正杰介绍,每到配种时节,中心就会把养殖的种公羊分配到不同的母羊群中配种,让黑藏羊保种扩繁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县已发展了10余个合作社,“1210”模式已升级为“12+N”模式。

目前,贵南县重点在森多镇、塔秀乡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已完成股份制改造的合作社、家庭牧场、养殖大户等,组建高原型藏系羊基础母羊群250群(每群200只)5万只,由黑藏羊种公羊作为父本,高原型藏系羊母羊作为母本,采取人工控制本交和人工授精的方式,开展黑藏羊种群扩繁工程。

据统计,2023年鉴定黑藏羊羊羔34250只、发放补助342.5万元、涉及养殖户108户,鉴定黑藏羊种公羊440只,预计2024年全县黑藏羊保种和扩繁规模达12.5万只以上。

从藏羊的养殖看海南州的畜牧业发展。作为海南州主导优势产业之一,自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来,海南州瞄准农牧业养殖科学化、高效化、特色化的方向,不断转变发展方式,整合生产资源,推动股份制改造,创新发展模式,推广高效养殖,打造建设样板。在海南,牛羊尽享“高质量生活”的同时,海南牧民的生产理念和生产方式正悄然改变,如今,海南在建设现代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记者贾泓 张洪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