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ing New Advances in 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Therapy
探秘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疗法新成果
方继良教授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入剖析了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疗法在轻度认知障碍伴抑郁症状治疗方面的重要意义。他详细阐述了该疗法的理论基础、研究过程以及显著成果,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展示了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缓解抑郁症状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演讲过程中,方教授分享了团队在相关研究中采用的先进技术和方法,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参考。他的演讲不仅为该领域的研究带来新的思路和方向,也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方教授的精彩分享:
此视频为方继良教授关于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疗法的深度讲解
疗法背景与理论基础
1.传统医学中的耳穴刺激:
耳穴刺激在传统医学中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马王堆《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有相关记载,《黄帝内经》也对耳与经络的联系有详细阐述。民间长期以来运用耳穴刺激治疗多种疾病,如止痛、失眠等,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且现代临床研究也肯定了其在一些病症中的疗效,相关论文数量众多,出版书籍也达数十本,在行业内形成了 “耳医学” 这一重要分支。
2.现代耳穴研究发展:
现代耳穴研究始于 1951 年法国医学家 Nogier 博士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的耳穴刺激治疗研究,1957 年他在《德国针灸》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现代耳穴研究文章,指出了 42 个穴位,后经发展细化为 200 多个穴位。国内自 1958 年以后也开展了现代耳穴研究,1982 年世界卫生组织委托我国制定了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为耳穴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统一规范。
3.耳穴与迷走神经的联系:
从解剖学角度看,耳颊部与迷走神经分布密切相关,掏耳朵时引发的迷走反应表明该区域存在迷走神经分布。临床和基础研究发现,耳穴与内脏器官存在对应关系,且与迷走神经的刺激区域有重叠,如耳颊亭和耳颊腔附近的穴位与心肝脾肺肾等脏器对应,这为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疗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临床研究与成果
1.抑郁症治疗研究:
相关团队基于对迷走神经刺激原理的深入研究,开展了抑郁症的临床及脑机制研究。2015 年针对轻中度抑郁症的研究成果显著,通过 90 例治疗组和 60 例对照组的对比实验,发现该疗法有效率达 75% 左右。同时,脑功能成像研究揭示了其对默认网络、边缘叶前额叶情绪调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相关成果发表在权威期刊上,为抑郁症的非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2.轻度认知障碍(MCI)研究:
典型病例分析:分享了一位 71 岁女性患者的治疗案例,该患者同时患有MCI 和抑郁症,未规律服用抗抑郁药且未使用改善认知的药物。经过 24 周的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治疗,每天两次,每次 30 分钟,每周五天,居家自行治疗,患者的 MoCA-B 评分从 21 分接近正常(24 分),其他认知功能指标如记忆力、执行功能、语言流利性等也显著改善,抑郁症症状消除,生活质量和睡眠状态恢复正常。24 周随访时,部分指标虽有反复,但整体疗效依然显著,充分证明了该疗法的有效性。
脑功能成像研究:在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的 fMRI 数据,分析 ALFF 和 ReHo 等指标,发现颞极、框回等区域有明显变化,这些区域与情绪调节和认知相关脑区存在关联,虽然个案数据不能完全确定疗效与这些变化的直接关系,但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治疗仪器的发展与优势
该团队使用的刺激仪不断更新换代,早期通过患者记日记记录刺激情况,如今新仪器可自动记录刺激的时间、量和电流强度,为治疗过程的标准化和客观化提供了有力保障。该仪器具有便携性,方便患者居家治疗,这一特点使得更多患者能够受益于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疗法,尤其是对于一些行动不便或需要长期康复治疗的患者,极大地提高了治疗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答疑环节
1.与传统针灸的差异:
有听众提问,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仪与传统针灸相比,在功用上有何差别。相关专家介绍,在其所在医院,有团队正在开展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研究,其中康复科某主任的团队专注于中期到晚期 AD 的体针治疗,且该研究是国家重点研发课题,涉及 600 多例患者,并收集 fMRI 数据。目前,该专家团队尚未针对体针和耳针的疗效及脑机制进行全面对比研究。不过,等该主任团队的课题结果出来后(预计一年左右),将为大家分享两者的差异与联系,届时有望揭示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疗法在治疗 AD 及相关疾病方面与传统体针治疗的独特优势和互补关系。
2.治疗过程的监测:
关于刺激仪使用过程中的监测问题,听众询问是否有电子系统记录患者是否按照设定时间进行刺激。专家解答,早期采用患者记日记的方式记录刺激时间、反应和感受,如今新仪器已具备自动记录刺激时间、量和电流强度的功能,这不仅为治疗过程提供了更客观准确的记录,也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从而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更稳定、可靠的治疗效果。
展望
这一研究成果为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疗法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研究团队将持续投入精力,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通过更严谨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深入探究该疗法的作用机制和长期疗效。
一方面,优化治疗方案,根据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精准调整刺激参数,如频率、强度、时长等,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加强与国内外其他科研团队的合作与交流,整合多学科资源,从神经科学、心理学、中医学等多个角度深入剖析疗法的作用原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坚实的理论支撑。
同时,注重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的紧密结合,将研究成果更快、更有效地转化为实际临床应用,为更多的 MCI 和抑郁症患者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全球医学领域在认知障碍和精神疾病治疗方面贡献更多的创新思路和实践经验,推动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让更多患者受益于这一创新疗法,重拾健康和生活的信心,为改善人类的健康福祉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