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加减法

图片

核心观点:

1.加减得法,方能举重若轻。基于中央“正视困难”的最新研判,微观主体对于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有了更多期待。“干字当头”着实可贵,增量举措或也将层出不穷。然而,提振经济是否只限于政策不断“做加法”?除此之外,如何纲举目张,事半功倍呢?

2.宏观目标来看,各国关注的不仅是GDP的“量”,还有“价”。后者与居民预期、企业盈利更为相关,价的低迷还会负向拖累量的增长。我国将“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政策的重要考量,但现实物价持续低位,其在目标中的权重影响着未来逆周期政策的强度。

3.政策工具来看,中央财政“自上而下”扩大赤字应属“超常规”,但实效取决于化债之外的增量资金多少,以及地方“自下而上”的举债意愿能否真正提升。若将汇率作为工具而非目标,并增加弹性,有助于应对关税冲击改善出口,更有利于打开国内利率空间。

4.展望未来,价格在宏观目标中的权重有待增加,但未必能短期实现。广义财政赤字率有望提升,但剔除化债等存量资金用途后,投向经济增量发展的赤字抬升幅度有限。汇率弹性可能加大,并部分对冲关税冲击。适时降准降息仍是多重约束下的渐进过程。


正文:

基于中央“正视困难”的最新研判,微观主体对于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有了更多期待。“干字当头”着实可贵,增量举措或也将层出不穷。然而,提振经济是否只限于政策不断“做加法”? 


一、宏观目标:做加法,还是减法?

实际GDP增速是我国主要宏观目标之一,近年波动其实不大。去年下半年以来,“促进物价低位回升”等表述频现,但现实物价持续在低位运行且呈现逐步固化的特征,其在目标函数中的权重影响着未来逆周期政策的强度。


图1. 价格目标,权重如何?

图片

来源:WIND,政府官网,笔者测算


放眼全球,各国关注的宏观目标不仅是GDP的“量”,还有“价”。后者与居民预期、企业盈利更为相关,且价的低迷还会负向影响量的增长。日本等经验表明,明确物价目标有助于形成政策合力,促进价格摆脱低迷。我国也有3%左右的预期目标,但似乎并非硬性约束。


图2. 明确价格目标为何重要?

图片

来源:日本央行,Nakajima (2023),笔者整理

注:通胀预期为针对CPI的5年预期。


二、政策工具:做加法,还是减法?

财政方面,“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情境之下,基于狭义赤字率4%、特别国债3万亿、地方专项债4.3万亿的中性预期,明年广义财政赤字率(含城投债务)或达12.1%左右,为2021年以来最高。但剔除化债、付息、补充银行资本金后,投向增量经济发展的赤字率约6.3%,较今年仅略抬升。


图3. 增量财政有多少?

图片

来源:WIND,笔者测算

注:广义赤字包括中央、地方新增债券和城投新增债务。


货币方面,汇率是应对外部冲击的“自动稳定器”。特朗普第一届任期期间曾对华加征关税约17个百分点,同期人民币汇率弹性亦明显加大,美元兑人民币调整约13%(接近关税升幅),助力我国出口占世界份额不降反升。


图4. 汇率对冲关税的冲击

图片

来源:WIND,USITC,PIIE,笔者测算


展望未来,价格在宏观目标中的权重有待增加,但未必能短期实现。明年广义财政赤字率有望抬升,投向增量经济发展的赤字抬升幅度有限。汇率弹性可能加大,并部分对冲关税冲击。适时降准降息仍是多重约束下的渐进过程。

风险提示:预期非线性变化。


【作者】
伍戈博士,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长期供职央行货币政策部门,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担任经济学家。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获浦山政策研究奖、刘诗白经济学奖,远见杯经济预测冠军。
高童、俞涛、曹海巍:长江证券研究员。

【近期研究】
1.“以价换量”到何时?2024年12月15日
2.经济在等什么?2024年12月5日
3.地产之外2024年11月27日
4.经济,当外部变化 II2024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