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继发性淋巴水肿,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

有这样一种疾病,它或许不像感冒、发烧那样被大家熟知,但却给众多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困扰,那就是肢体继发性淋巴水肿。很多人可能在遭遇了手术、外伤或者某些疾病感染后,肢体慢慢变得肿胀、沉重,活动也受到了限制,生活质量大打折扣。本期节目,我们就一起深入了解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又该如何去预防、应对它。



本期话题:走进肢体继发性淋巴水肿


图片


肢体继发性淋巴水肿


肢体继发性淋巴水肿是指由于后天的某些因素,致使肢体的淋巴液回流受阻,进而导致淋巴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引起肢体出现肿胀等一系列表现的疾病。常见的引发原因包括手术(比如乳腺癌手术、盆腔手术等切除了部分淋巴组织或损伤了淋巴管)、放疗(放疗导致局部淋巴管纤维化、狭窄等)、外伤(严重的肢体创伤破坏了淋巴循环通路)、感染(如丝虫感染等,堵塞淋巴管)等。它通常会累及上肢或下肢,初期可能表现为肢体的轻度肿胀、沉重感,随着病情进展,肿胀会愈发明显,皮肤也可能会变得粗糙、增厚等。


症状表现


肿胀:这是最为直观的症状,往往从肢体的远端开始,比如上肢多先从手指开始肿起,下肢先从足踝处开始,逐渐向近端蔓延。肿胀程度轻重不一,早期可能在活动后或者一天结束时较为明显,休息后可稍有缓解,到后期则可能持续存在且愈发严重。


皮肤改变:皮肤会慢慢变得粗糙、增厚,失去原有的弹性,严重时还会出现皮肤褶皱加深,类似橘皮样改变,部分患者皮肤颜色也会加深,呈现暗红色等。


感觉异常:可能会感觉到肢体有麻木感、刺痛感或者有蚁行感,这是因为淋巴液积聚影响了周围神经的正常功能以及局部血液循环等情况导致的。


活动受限:随着肿胀的加重,肢体活动起来会越发不灵活,比如上肢难以正常举高、伸展,下肢行走时会感觉沉重、费力,影响正常的肢体功能,进而干扰到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以及工作、运动等方面。


对健康的危害


影响肢体功能:持续的肿胀和组织改变,使得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肌肉力量也可能因为缺乏正常的活动锻炼而逐渐减退,最终导致肢体运动功能严重受损,像无法正常握拳、行走困难等情况出现,极大地降低了生活质量。


引发感染风险:由于淋巴液积聚,局部的免疫环境发生改变,皮肤完整性也遭到破坏,容易继发细菌感染,一旦发生感染,会导致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加剧,甚至形成溃疡,治疗起来更加棘手,而且感染还可能反复发生,进一步加重病情。


心理负担加重:肢体外观的改变以及功能受限,往往会让患者产生自卑、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在社交、工作等场合缺乏自信,长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下,对身心健康都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压力治疗(如穿戴医用弹力袜、弹力绷带包扎等,通过外在压力促进淋巴液回流)、康复锻炼(有针对性的肢体运动操等),这些物理手段有助于减轻肿胀,改善肢体功能,并且可以长期坚持进行。


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选用一些减轻水肿的药物,比如利尿剂等,也可能会使用一些改善微循环、促进淋巴循环的药物,同时针对可能存在的感染情况,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为严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淋巴管重建术、淋巴静脉吻合术等,通过手术的方式来改善淋巴液的回流情况,但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适应证要求,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后决定是否开展。


预防措施


对于接受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前要和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可能对淋巴系统造成的影响,术后按照医嘱尽早进行康复锻炼,比如乳腺癌术后,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上肢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促进淋巴液回流,同时要注意保护手术部位,避免受压、碰撞等。


放疗期间:要严格遵循放疗医生的安排,做好局部皮肤的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可适当涂抹一些保护皮肤的药膏,减少放疗对淋巴管的损伤,同时注意观察肢体有无异常变化,一旦发现肿胀等迹象及时告知医生。


预防外伤和感染: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肢体,避免出现严重的擦伤、割伤等外伤情况,在蚊虫较多的季节做好防蚊虫措施,避免丝虫等感染,一旦出现局部小的伤口要及时清洁消毒处理,防止感染扩散。


免  责  声  明

本文旨在健康科普,帮助大家了解疾病以及用药,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如有相关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图片


大 医 生 介 绍

图片

何  天  敏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淋巴系统疾病组委员、福建省医学会血管外科青年委员会委员。


大 医 生 介 绍

图片

赖  晓  岺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主管护师,国际伤口治疗师,院内伤口造口失禁专科组 副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