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版本“2024流行语”来袭:这一年你被哪个词硬控了?

AI划重点 · 全文约1632字,阅读需5分钟

1.2024年即将告别,网络流行语成为映射时代多元风貌的镜子,如“班味”、“City不City”等。

2.《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4年“十大流行语”,包括数智化、智能向善、未来产业等。

3.此外,汉语盘点2024揭晓年度国内字为“智”,国际字为“选”,国内词为“新质生产力”。

4.与此同时,B站发布年度弹幕“接”,反映出流行语的圈层化特点。

5.2024牛津年度词汇揭晓为“brain rot”,反映了人们对过度沉迷低质量网络内容所产生影响的担忧。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即将告别2024,如果只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流行语,你会如何描述这一年?


2024年,网络流行语宛如一面镜子,映射出时代的多元风貌。

“班味”,道出职场人在忙碌日常中沉淀下的特有气质,是压力与坚韧的混合。

“City 不 City”则成为衡量都市潮流融入度的新标尺,穿梭街巷间,大家都在追问自己够不够时尚前沿。

“含金量还在上升”,饱含对自我成长、事物增值的期许,激励着众人持续奋进。

回首这一年,或许不少人也会思索“你被哪些词硬控过”,这些流行语或幽默、或励志,悄然左右情绪、塑造日常,成为2024难以磨灭的记忆标签。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字词里,有你的故事吗?


01


《咬文嚼字》版
2024年“十大流行语”
图片



每年末,流行语盘点成为网友的一份期待。

12月2日下午,《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4年“十大流行语”:

数智化、智能向善、未来产业、city不city、硬控、水灵灵地×××、班味、松弛感、银发力量、小孩哥/小孩姐。

其中不乏班味与松弛感,银发力量与小孩哥/小孩姐等两两相对的流行语,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02


“汉语盘点2024”版
年度国内字——“智”
图片



“用一个字、一个词
描述2024年中国与世界”
12月20日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与
商务印书馆等单位联合主办的
“汉语盘点2024”揭晓
“智”“新质生产力”“变”“人工智能(AI)”
分别当选
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
那么,2024年度推荐字词有哪些?


国内字

融、智、新、安、稳

国内词

“新质生产力”、黑神话:悟空、班味儿、低空经济、数字化转型

国际字

选、战、变、荡、核

国际词

巴黎奥运会、全球南方、无人机、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

2024年度十大流行语

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立德树人

巴黎奥运会、全球南方、中国游

以旧换新、低空经济、未来产业、新职业

2024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新质生产力、黑神话:悟空、人工智能+

含金量还在上升、City不City、班味儿

偏偏你最争气、浓人淡人、松弛感、主理人


2024年度十大新词语

超长期特别国债、两新、一揽子增量政策

青年夜校、民营经济促进法、未来峰会

本源悟空、班味儿、伏羲一号、硬控


03


《语言文字周报》版
2024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
年轻化、生活化、接地气
图片



12月12日,上海《语言文字周报》编辑部发布2024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榜单。编辑部本着“语言的使用者决定语言的流行度”的原则,观察真实的语言生活,在网络海选阶段,参与活动的网友达2万人次。对这份最新出炉的“十大网络流行语”榜单,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博士点负责人宗守云以“年轻化、生活化、接地气”评价。

入选的包括:

偷感(很重)、草台班子/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班味、那咋了、(就这么)水灵灵地XX、古希腊掌管XX的神、city/city不city、包XX的/包的、红温、搞抽象。


04


B站的年度弹幕“接”
反映出流行语的圈层化
图片



除了语言文字相关机构,年轻人聚集的社交、新媒体平台也发布了年度关键词,小红书的年度关键词“抽象”在《语言文字周报》的十大网络流行语榜单中可以觅得,而B站的年度弹幕“接”要让非B站用户理解,需要费一番解释。“这反映了流行语的圈层化。”任教于上海开放大学人文学院的傅传凤说。


05


2024牛津年度词汇揭晓
“brain rot”说的是你吗?
图片



要说哪个年度词最“戳心”,要数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选出的2024年度词——“脑腐”(brain rot)

“脑腐”的字面意思是“大脑腐化”或“大脑迟钝”,形容因过度沉迷于低质量网络内容而导致的精神疲惫或智力退化。

据说这一词汇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854年首次出现在梭罗的经典著作《瓦尔登湖》中。当时,梭罗批判社会对复杂思想的贬低,并写道:“当英国努力治愈马铃薯腐烂时,难道没有人想治愈那更加普遍且致命的‘脑腐’吗?”

牛津大学出版社专家发现,2023年至2024年期间,“脑腐”一词的使用频率增加了230%,尤其在短视频平台上,#BrainRot的标签已被使用超过50万次,许多相关视频戏谑地呈现了年轻人的自嘲。牛津大学出版社认为,这个词的高频使用反映了人们对大量摄入低质量网络内容,尤其是社交媒体内容所产生影响的担忧。

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和信息过载的影响下,全世界人们的注意力和认知能力都面临挑战。牛津语言部门总裁卡斯珀·格拉思沃尔表示,回顾过去20年的牛津年度词汇,可以看到社会对虚拟生活的日益关注,以及互联网文化如何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和语言中。“脑腐”反映了虚拟生活的一个潜在危险,这似乎是人类与科技文化对话的一个必然章节。
来源:封面新闻综合新华社、央视、咬文嚼字微信公众号、上观新闻、澎湃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