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好母亲,也不是坏母亲,是一个正常的母亲

图片

我们终于有幸福母亲的形象了!不是苦哈哈的丑娘,不是“钢铁侠+圣母”附体的英雄母亲,不是为了表现叛逆就不像正常人的摇滚母亲,也不是重男轻女、一哭二闹、嫌贫爱富、挑剔媳妇女婿、引起家庭矛盾,及所有长辈可以有的讨厌品质于一身的毒母。这个幸福母亲,就是《小巷人家》——宋莹。


图片

《小巷人家》


宋莹一出场,就不是个一般的母亲。她为了逼领导公平分房,采取了大吵大闹的“刺头”手段。但她的大吵大闹,不是寻常的撒泼打滚、不讲道理,而是见讲道理不通,就放出嗓门极大,脑袋很新、还未被规训过的小孩——自己的儿子栋哲。


这样的出场,就注定了她的不一样。她很会满足自己的欲望,比如会给自己做漂亮的衣服穿。而这一点,在邻居兼好友黄玲的眼中,是有点自私和不够格的,说她总是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儿子的衣服却常常是破的。


她也很会享受自己一个人的时间,生活好起来之后,她会拿着闲钱去小吃店,吃点好吃的,偷得半日闲。她还很讲义气,只要她在,她总是会站出来保护和帮助黄玲。她也会为了爱,跟随丈夫远赴广州,但到广州后,又会不怕辛苦地卖早餐赚钱,只为了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图片

《小巷人家》


其实这并不是我们第一次见到有些“叛逆”的母亲形象,但这一次,宋莹显得很幸福。因为她的叛逆点,不是未婚先孕、不是早年丧夫、不是私奔、不是非东亚式家庭教育,而只是普普通通地做了忠于自我、经济独立、敢爱敢恨的鲜活的女人。


她的独立不是一种证明,她的叛逆不是因为需要对抗。而她的母性也不需要以牺牲为前提,她是很爱孩子,但也不会委屈自己。


我们真的很需要让更多的母亲成为幸福母亲。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已经用好母亲、坏母亲的规则来评判母亲太久,以至于忽略了她们的幸福。而且一个幸福的母亲,无论是对她自己,还是对家庭与育儿来说,都是极为有利的。


有很多研究都可以证明这一点。贝贝尔·瓦德茨基在《不稳定的自尊》中讲到,对女儿来说,如果她没办法从母亲身上看到积极的女性形象,她会不愿意成为母亲那样的人,这会对她自己的性别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也容易产生低自尊。


而如果母亲同时还是一个完全投身于“母亲”角色的控制者,通过关爱来掌控家里的人,那她会本能地压抑女儿的成长和独立。


图片

《小巷人家》


儿子也不能例外。上野千鹤子在《快乐上等》里说到,如今母女问题很受关注,但是母子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更加严峻。因为女儿现在已经可以把对“毒母”的怨恨说出来,但儿子却不能说,因为母子之间还会牵扯到性别关系,儿子会有让母亲幸福的责任感。


不过,这一点上,可能有些文化差异。我们本土更常见的母子问题,还是孝心外包,或者儿子与母亲过度相互依赖。说白了,就是儿子被母亲过度宠爱,以致不能独立,不能拥有足够的责任心。


为什么母亲不幸福,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呢?沈奕斐有一段谈教育的视频,说的是密集母职文化盛行,会让抑郁症变得高发。


密集母职要求妈妈全身心地投入到母亲的角色中,把孩子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否则就是不合格的妈妈。这给了妈妈很大的育儿压力和焦虑,这种情绪,会在不经意间传递给孩子。而且,当孩子一直处在妈妈的中心时,他也会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当他离开家庭接触社会,发现自己根本就不是中心,这种落差让他更容易产生抑郁的情绪。


可是,我们一直在谈妈妈,解决之道却不在妈妈身上,而在爸爸、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是职场、托育服务和社会认知身上。我们不是喊几句,“妈妈,你首先是你自己;妈妈,你要学会做幸福的妈妈”,她们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图片

《小巷人家》


在《小巷人家》里,宋莹能做幸福母亲,除了她本身是自我很强的人,还因为她有主动分担家庭和育儿责任,且做得很不错的丈夫。而且这个丈夫,在履行责任之外,还能与宋莹有相互扶持的感情。他能分得清自己的首要责任是丈夫与父亲,不会像黄玲的老公一样,要求家人牺牲,来满足自己对爸妈的愚孝。


可以说,宋莹在爱的方面是很充盈的,她有人爱也爱着人。她的张牙舞爪,从来只需要对外,而且从来都有帮手,所以她才能永远鲜活明媚。


而在家庭之外,她还有邻居兼好友黄玲一家,能帮她在忙不过来的时候拉扯孩子,教孩子学习。而且她还是国营厂的正式职工,她没有因为育儿影响工作,也没有人因为她生育了,就歧视她的能力,工作和育儿对她来说不是对立的。这些支持体系,每一个都不能少。


而宋莹这样的幸福母亲,才应该是正常母亲的样子。


包容有利于每一个人



文字 | 空小妖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