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临床感染性疾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CID)主编中国行系列国际学术会议于12月8日至13日在广州、杭州、北京三地成功举办,旨在推进中国感染性疾病领域的学术发展,提升国际交流质量。作为此次盛会的重头戏,CID主编、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布莱根和妇女医院感染科临床主任Paul E. Sax教授带来了两场精彩纷呈的演讲。他首先分享了《整合酶抑制剂时代HIV感染者的管理:美国的经验》,深入剖析了美国在HIV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挑战。随后,Paul E. Sax教授还就《如何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这一议题,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建议与指导,助力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发出更强音。
01 整合酶抑制剂(INSTI)时代HIV感染者的管理——美国经验分享
初始治疗:INSTI成为主流
演讲伊始,Paul E. Sax教授首先介绍了美国HIV感染的治疗情况。一项纳入超过30 000名HIV感染者的研究显示,自1997年以来,随着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的不断发展,美国HIV感染者的病毒学抑制率从32%显著提升至2015年的86%,且基于INSTI的ART方案与更高的病毒学抑制率相关[1]。
作为第二代INSTI,比克替拉韦(BIC)和多替拉韦(DTG)的广泛应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由于耐药屏障高,INSTI仍保持较低的耐药突变率。美国一项针对2014-2018年50 000余例新诊断HIV感染者的研究显示,与其他类别药物相比,INSTI的传播性耐药突变率仅为0.8%,远低于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的12.0%[2]。值得注意的是,对美国正在使用的常见ART方案进行优选概率排名曲线(SUCRA)发现,比克替拉韦/恩曲他滨/丙酚替诺福韦(BIC/FTC/TAF)是最可能预防耐药性发展的方案,SUCRA高达74.3%,而多替拉韦/拉米夫定(DTG/3TC)仅为51.3%。
Sax教授表示,快速启动ART有助于改善感染者结局。那么,目前美国推荐使用的初始ART方案是什么?最新发布的《治疗和预防成人HIV感染的抗反转录病毒药物:IAS-USA 2024年推荐建议》指出,由BIC或DTG组成的三药治疗方案因其病毒学抑制率高、耐受性好、毒性小、药物间相互作用少、耐药屏障高以及药片负担低等优点,被推荐作为大多数HIV感染者的初始治疗方案[3]。
BIC/FTC/TAF、DTG/XTC/TXF、DTG/3TC是初始启动的主要ART方案。其中,DTG/3TC的使用仅限于没有3TC突变、没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共感染的感染者,且缺乏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患者数据,该方案不能作为缺乏基因型耐药检测、HIV RNA和HBV血清学结果的HIV感染者的快速启动ART方案。Sax教授认为,BIC/FTC/TAF不仅是耐药屏障最高的ART方案,而且药物负担小、长期病毒学抑制率高等特征,均符合IAS-USA所提的特征,可谓美国快速启动ART的优选方案。
转换治疗:耐药性与方案选择
在转换治疗方面,Sax教授指出,对于经治患者,耐药是影响转换治疗药物选择的关键因素。此前,Sax教授曾开展过一项研究,评估了预存M184V/I对于稳定转换BIC/FTC/TAF后病毒学疗效的影响[4]。结果显示,BIC/FTC/TAF的疗效并未受到基线拉米夫定/恩曲他滨(3TC/FTC)耐药的影响,没有参与者在治疗期间出现BIC耐药而导致病毒学失败。此外,Sax教授还提到了其他几项研究,如D2EFT[5]、VISEND[6]和Gheskio[7]等,这些研究为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耐药患者安全使用DTG或BIC三药ART方案提供了重要支持。
对于卡替拉韦/利匹韦林(CAB/RPV)等长效注射ART方案,Sax教授表示,尽管长效方案能够为HIV感染者提供更多的替代治疗选择,但目前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流程复杂、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可能发生治疗失败和耐药等。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需求。
同时,Sax教授还特别关注了HIV感染者的体重管理问题。他表示,一些HIV治疗药物可能会导致患者体重增加,但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相关研究数据判断。比如一项研究结果显示[8],在使用多拉韦林/Islatravir(DOR/ISL)和BIC/FTC/TAF作为初始ART方案的患者中,两组的体重增加及其趋势相似,说明体重增加并不是由INSTI或TAF引起的。HIV感染者的体重受个体、环境以及疾病状态等多种因素影响,一项关于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和体重变化的综述研究通过回顾众多相关研究,将TAF、BIC、DTG和CAB列为中性影响因素,即上述药物并没有导致体重增加或下降的作用。
对中国的启示:优化治疗方案
Sax教授在演讲中还特别提到了中国HIV感染者的治疗现状。他指出,NRTI+NNRTI(TDF+3TC+EFV)仍然是大多数医生首选的一线治疗方案。然而,这一方案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多片制剂用药负担高,影响患者的用药依从性;(2)在一些地区,NNRTI的耐药性问题限制了该方案的有效性;(3)仅有约30%的HIV感染者能够从快速启动ART中获益;(4)病毒载量检测和耐药性监测不足,使得部分患者可能仍在使用失败的治疗方案;(5)TDF对肾脏和骨骼的长期毒性问题可能并不能得到解决。
面对这些挑战,BIC/FTC/TAF方案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首先,既往的临床试验和大量真实世界研究已充分证实BIC/FTC/TAF的有效性;其次,与EFV相比,BIC具有更低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且不会引发肾脏或骨骼不良事件;再者,INSTI的耐药性问题相对较少;同时,单片复合制剂的形式,简化了用药流程,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此外,BIC/FTC/TAF对HBV也具有活性;最后,即使在NRTI和NNRTI耐药的情况下,BIC/FTC/TAF方案仍可作为维持治疗或转换治疗的选择。
Sax教授指出,基于上述优势,以INSTI为基础的联合TAF/FTC方案已在美国取代TDF+3TC+EFV。他相信,BIC/FTC/TAF方案也将为中国HIV感染者提供更为有效、安全且便捷的治疗选择。
未来ART展望:长效治疗方案与治愈研究
最后,Sax教授展望了ART的未来发展趋势。他认为长效ART方案是未来五年内的重点关注方向之一。尽管CAB/RPV为HIV感染者提供了便捷的长效治疗选择,但其耐药问题不容忽视,且在合并乙肝人群中的应用经验有限,仍需继续积累更多数据,并探索更多新型长效制剂。目前,已有研究正在探索其他长效治疗方案,相信这些研究有望为HIV感染者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治疗选择。此外,Sax教授还提到了HIV治愈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挑战。他表示,尽管目前全球已报道9名HIV感染者被治愈,但治愈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病毒储存库检测不全、通过免疫系统控制HIV存在脱靶效应等。因此,在追求HIV治愈的同时,需要更加谨慎、安全地制定治疗方案。
02 如何在国际公认的期刊上发表论文
准确定位:如何挑选合适的学术期刊
作为CID的主编,Sax教授在此环节的分享中首先强调了选择正确期刊的重要性。他提到,每本期刊都有自己的收稿范围和偏好,投稿者应先了解期刊所涵盖的感染性疾病领域,再根据自身研究内容选择合适的期刊。以Sax教授所负责的CID为例,该期刊主要关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研究。如果投稿内容偏离这些领域,则可能被期刊拒收。
同时,Sax教授还提醒投稿者要权衡期刊的影响力与投稿成功率。高影响因子期刊固然能带来学术晋升等多方面的帮助,但其拒稿率也相对较高。因此,投稿者需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根据自身需求做出最佳选择。
在选择期刊时,投稿者还需警惕掠夺性期刊。此类期刊通常通过邮件邀稿,承诺快速审稿,而实际上通常缺乏同行评审,对投稿者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并无实质性帮助。因此,Sax教授强烈建议投稿者远离掠夺性期刊,选择正规、有影响力的期刊进行投稿。
精雕细琢:稿件撰写与结构优化
在选择好期刊后,投稿者需着手准备稿件。Sax教授指出,一篇优秀的稿件应具备清晰的结构和完整的内容,包括标题、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其中,摘要作为文章最常被阅读的部分,尤为重要。投稿者需确保摘要简洁明了,能够准确反映研究内容和结果。
在撰写引言时,投稿者需简要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避免冗长和重复。在方法部分,应详细描述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确保读者能够复现研究结果。结果部分则需客观呈现研究数据,避免夸大事实。在讨论部分,投稿者需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和研究价值。
规避陷阱:稿件准备中的常见问题
在稿件准备过程中,投稿者还需注意避免一些常见的陷阱和问题。例如,未经审查的拒绝率非常高,因此投稿者需确保稿件经过充分审查和修改后再提交。此外,投稿者还需注意声明利益冲突,并避免剽窃或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这些行为将严重影响稿件的发表和投稿者的学术声誉。
在撰写稿件时,投稿者还需注意避免夸大研究结果的重要性。Sax教授指出,一项研究的结果可能并不完美,但一定要能够真实反映研究数据和结论,这样才具有发表价值。因此,投稿者需尊重事实,客观呈现研究结果。
应对拒稿:稿件修改与转移
如果稿件被期刊拒稿,Sax教授建议,投稿者可以联系期刊编辑部了解拒稿原因,并根据建议进行修改。有时,投稿者还可以考虑将稿件转移到其他期刊进行发表。比如,一些被CID拒收的稿件,可能适合在《感染性疾病杂志》(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JID)或《感染性疾病公开论坛》(Open Forum Infectious Diseases,OFID)发表,如果作者同意,编辑部可以帮助快速转移到上述期刊进行发表。
细节决定成败:其他投稿提示与建议
除了以上几点外,Sax教授还为投稿者提供了一些其他提示和建议。例如,在投稿前可以先联系期刊编辑部了解投稿要求和流程;在撰写稿件时可以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图表来呈现研究数据和结论;在回复审稿人意见时要冷静委婉,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冲突。
总之,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公认的期刊上需要投稿者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时间。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遵循学术规范和道德准则,那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向世界舞台便指日可待。
03 总结
在本次中国行系列国际学术会议上,Sax教授深度剖析了HIV治疗的前沿动态,并详尽传授了学术论文发表的实用技巧。他结合美国的HIV治疗经验,强调了以BIC和DTG为代表的第二代INSTI在提高病毒学抑制率和降低耐药性方面的优势。此外,Sax教授还分享了关于如何在国际期刊上成功发表学术论文的心得体会,包括选择合适的期刊、优化稿件结构和应对拒稿策略等。此次会议为优化中国ART方案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也为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展示研究成果提供了宝贵指导。
参考文献
[1] Nance RM, Delaney JAC, Simoni JM, et al. HIV Viral Suppression Trends Over Time Among HIV-Infected Patients Receiving Care in the United States, 1997 to 2015: A Cohort Study. Ann Intern Med. 2018;169(6):376-384. doi:10.7326/M17-2242
[2] McClung RP, Oster AM, Ocfemia MCB, et al. Transmitted Drug Resistance Among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1 Diagnoses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4-2018. Clin Infect Dis. 2022;74(6):1055-1062. doi:10.1093/cid/ciab583
[3] Gandhi RT, Landovitz RJ, Sax PE, et al. Antiretroviral Drugs for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HIV in Adults: 2024 Recommend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Antiviral Society-USA Panel. JAMA.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1, 2024. doi:10.1001/jama.2024.24543
[4] Sax PE, Andreatta K, Molina JM, et al. High efficacy of switching to bictegravir/emtricitabine/tenofovir alafenamide in people with suppressed HIV and preexisting M184V/I. AIDS. 2022;36(11):1511-1520. doi:10.1097/QAD.0000000000003244
[5] D2EFT Study Group. Dolutegravir plus boosted darunavir versus recommended standard-of-care antiretroviral regimens in people with HIV-1 for whom recommended first-line 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 therapy has failed (D2EFT): an open-label, randomised, phase 3b/4 trial. Lancet HIV. 2024;11(7):e436-e448. doi:10.1016/S2352-3018(24)00089-4
[6] S. Sivile, S. Fwoloshi, D. Engamba, et al. Dolutegravir with recycled 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maintains better viral suppression than protease inhibitor based antiretroviral therapy over 144 weeks: VISEND Trial. AIDS 2024.
[7] Samuel Pierre, Jean Bernard Marc, Fabienne Homeus, et al. Switching From a Second-Line Boosted PI Regimen to B/F/TAF: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CROI 2024; Abstract 641.
[8] J.K. Rockstroh, R. Paredes, P. Cahn, et al. Doravirine/Islatravir (100mg/0.75mg) once daily compared to bictegravir/emtricitabine/tenofovir alafenamide (B/F/TAF) as Initial HIV-1 treatment: 48 week results from a double-blind phase 3 trial. IAS 2023; Abstract OALBX0102.
[9] Mounzer K, et al. Bictegravir Plus Lenacapavir Keep Control of HIV in People on Complex Regimens. IAS 2024; Abstract OAB2602.
[10] Joseph J.Eron, Susan R.Little, Gordon Crofoot, et al. Lenacapavir with bNAbs GS-5423 and GS-2872 dosed every 6 months in people with HIV. CROI 2023; Abstract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