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游民,一个互联网时代的新兴群体,他们告别传统工位,来到青山绿水、旷野乡间,或远程办公,或寻找新的创业机会,以一种自主灵活的方式探索城市之外的诸多可能。
今年7月,NCC黄山数字游民社区·黑多岛建成并迎来32位“岛民”,成为安徽省首个数字游民社区。11月9日,第二届数字游民大会在此开幕,1000多名年轻人如约而至。12月12日,安徽省全球数字游民联盟成立大会在黑多岛举办,约40家成员单位加入。一时间,黑多岛与数字游民走进大众视野。
走进NCC黑多岛,温暖的共享空间舒适惬意。三三两两的社区游民,有的在准备早餐,有的已经开始办公,还有的约好出门采风。在这里,记者见到了社区发起人吴永泽,一位阳光谦和的75后大哥,这里的小青年们亲切地称他“老吴”。NCC黄山数字游民社区联合创始人吴永泽:“黑多岛数字游民社区的由来,其实,还是挺长的一个故事……”当初,老吴在旅行中邂逅黟县,被这里的自然人文深深吸引,决定留下来,通过实体产业振兴乡村。他做了香肠、米酒、预制菜等工厂,一切都很顺利,唯独发现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才力量不足。他组织了招聘,策划了吸引城市青年的主题活动,也确实解决了一些品牌营销问题,但仍然没有把路过的城市青年留下。后来,老吴关注到数字游民社区的崛起。NCC黄山数字游民社区联合创始人吴永泽:“当时数字游民社区刚刚发展起来,我就找到了大曹、大辉,他们在大理的NCC做得还不错。我说有没有可能,把数字游民社区跟我们的产业相结合。他们说这很好,因为数字游民入驻后,面临着做什么的问题。所以我们就一拍即合。”经过实地考察和调研,NCC黑多岛最终落户在黟县碧阳镇“黟川两岸”创意街区。这里临河而建,环境优雅,在皖南村落的白墙黑瓦间,焕发出独特的文艺气息。NCC黄山数字游民社区主理人大曹:“这里交通很方便,有很多的底蕴和在地文化值得去挖掘。本身已经有一些青年文化的土壤,是跟我们想要辐射的人群有一些链接的。 ”经过创意改造,住宿区、办公区、小剧场、会议室、生活区等设施很快呈现,成为一个充满艺术、人文及烟火气的共享社区。首批32名成员是从200多位报名者中筛选而出的,大多来自上海、北京、广州、杭州等城市,涵盖AI创作、设计师、自媒体人、财务规划等各行各业,入驻时间2周至3个月不等。NCC黄山数字游民社区联合创始人吴永泽:“我们社区主理人会兼顾物业、安全相关的事,其他基本是半自治状态。线上,大家在小程序上做交友等创意活动,或就某些事情开展讨论。线下,接龙做专业分享会,有人会分发几个项目做。”游牧分享、灵感食堂、稻田诗会……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层出不穷。不同身份与背景的小伙伴们聚在一起,在集思广益与头脑风暴中碰撞出无限创意火花。来自北京的金馨本来打算住半个月,没想到一直留到现在。数字游民金馨:“在这里认识到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到他们如何通过不同的工作去养活自己,会发现更多职业的可能性。这里也很舒适,让人学会如何慢下来生活。而且,大家各自都有技能,在一起价值互换,很融洽。 ”逍遥游是一名建筑设计师,他看中的是黟县的宁静和社区运营团队的情怀。数字游民逍遥游:“数字游民有各种背景、各种教育,来自各种各行业,有助于我获得跨学科的启发,交互产生创新解决方案,帮助我在专业上实现突破。”“共居只是起点,共创才是目的!”这是NCC数字游民社区秉承的重要运营理念。如今,共居所产生的互动交集正在为共创提供更多的信任基础。
如此时尚活跃的年轻群体会给古城带来什么?黟县又为他们提供了什么便利?
黟县团县委书记汪泓负责对接数字游民社区的工作,因此也成为黑多岛的“常客”。他用“身怀绝技”形容社区成员饱含活力的能量。黟县团县委书记汪泓:“很多人都在国外留过学,会英语、日语、法语等,一个看起来很随意的小伙子,对着钢琴就是一段弹奏,很厉害。他们创意创新的点子很先进,而且很时髦。”每周两次社区活动,激发彼此的创意与灵感;到周边游玩,记录乡土人情;设计美食地图,整合古村落旅游路线;举办数字游民开放日、数字游民大会,吸引更多年轻人……数字游民的到来为黟县增添更多的生机活力。黟县团县委书记汪泓:“这里每天多100个年轻人,给黑多岛、‘黟川两岸’街区带来的生机可想而知。现在我们已经反向输出我们的经验,浙江、江苏都来考察学习了,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总之,这里越来越有意思了。”黟县是我国最早发展乡村旅游的县域之一,在乡村文旅发展方面的探索与创新走在前列。对于数字游民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黟县一直持肯定态度,并从金融贷款、生活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NCC黄山数字游民社区联合创始人吴永泽:“由于数字游民思想活跃,黟县一开始就为我们把握好方向,做好‘防火’机制,保障社区稳定。还给我们送来很多温暖,比如给我们‘黟才码’,可以免费去景区,享受市民待遇。黟县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做数字游民大会的时候为我们免费提供了好多资源。”据了解,黄山市为黑多岛社区办理了“数字游民”专享卡,助力构建稳定高效的智慧网络。黟县更是制定出台了10条支持数字游民共居共创政策,明确设立三个“100万元”资金,支持数字游民招引、创意创新及创业投资等工作,全力保障数字游民社区的发展。黟县团县委书记汪泓:“第一个100万,是给住宿方面一定补贴,因为民宿正常卖单天300多元,数字游民在这里住半个月,收费也就在1400元到1800元;第二个100万,是让他们参与城市更新建设、乡村振兴,比如我今天领了住建局两个任务,就发给他们管家在小程序征集,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领这个任务;第三个100万,就是我们支持他们创业,孵化下一步的产业链延伸。”优越的自然环境与文化氛围、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政策优惠及相对低廉的生活成本,正在推动更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乡村落地开花。数字游民不是“躺平摆烂”,而是在流动中创新,与未知的朋友和环境互相赋能。在这场城市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中,越来越多的数字游民在当地找到了自我与农村的契合点,渐渐有了创业甚至留下来的想法。
曲曲原先在北京从事养老行业,来黟县后萌发了创建银发群体和青年人结合的共游、共居、共创模式,白鸥银发青年共居社区应运而生,意在打破年龄界限,鼓励老年人与年轻人一同探索乡村之美,共享知识与经验。
数字游民曲曲:“年轻的数字游民有共居的可能,那退休的人也有共居的可能,因为他们时间相对来说会比较自由。”
目前,白鸥银发青年共居社区已招募三批社员。除了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还设计了很多个性化游玩项目,比如去滑翔伞基地看落日和星空,去菊花田里品刺身,或者体验非遗手作等。
数字游民曲曲:“喜欢热闹的可以参与我们社区的活动,会组织音乐会、做桌游,哪怕是一个简简单单的KTV,他们会感觉到人才是核心,一起玩得开心才是核心。”
严浩是来自上海的年轻导演,来黟县前曾入驻过大理和清迈的数字游民社区,习惯和团队在线上讨论剧本及后期制作。黑多岛完备的办公设施和社区成员的互动性让他感觉轻松自在,而且时常还能遇到优秀的摄影师、网红博主。最近,他更是接到了黄山当地一个有关乡村振兴题材的项目。
数字游民严浩:“去大理和清迈更像是旅游。到黄山不一样,本来也就是想找个地方散散心,想不到在这边接到了项目。感觉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为当地做一些事情。”
因为社区最长住宿期限为三个月,决定留下来的严浩已经在外找了新的住所,并决定在附近的丰梧村开始自己的新目标。
数字游民严浩:“那边有一个乡村记忆博物馆,我在旁边找到了一个值得改建的小‘破’院子。我想把它打造成一个电影沙龙场馆,邀请我在上海、北京做电影创作和电影发行的朋友过来交流,争取做一些创作和项目。”
像曲曲、严浩这样,在乡村找到创业机会的数字游民不在少数,他们在资源活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NCC黄山数字游民社区·黑多岛作为新兴事物,正在努力与当地建立双向共赢的关系。为此,吴永泽提出“CSRI”(社区支持农村工业)模式,即以数字游民社区为农村工业提供人才支持,并通过实业反哺,为流动中的人才创造品牌和创业机会。
NCC黄山数字游民社区联合创始人吴永泽:“因为我们的本意是跟产业相结合,并能赋能本地。希望能够在这里孕育出更多的乡村品牌,让更多的人加入乡村,加入数字游民社区。”
数字游民带来的不仅是短期的“热闹”,更是长期的融合与发展。推动乡村和城市之间形成更加灵活、创新的生态系统。
安徽省全球数字游民联盟秘书长董晓燕:“大家一起努力做这件事,把热闹变得更长久。游民只是第一步,后面有无限可能。游民变移民,移民变居民、变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