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DPNP)已成为全球医疗领域的关注热点之一。DPNP形成机制错综复杂,中枢神经系统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在DPNP病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3。因此,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在DPNP治疗中不可或缺,然而,既往钙离子通道调节剂的治疗存在一定局限性3,尚不能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求。
余能伟教授:聚焦机制,钙离子通道调节剂是DPNP的潜在治疗靶点
医脉通:近年来,DPNP逐渐成为全球医疗领域的关注热点,请您介绍下什么是DPNP?有哪些临床表现?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DPNP)是指由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导致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DPNP以双侧对称性肢体远端疼痛为主要特征,下肢重于上肢,远端重于近端,夜间痛甚。病程初期以双足远端受累多见,后逐渐向近端发展至小腿和手部。常见的疼痛包括自发性疼痛和刺激诱发性疼痛。自发性疼痛表现为持续灼痛、间断刺痛、撕裂痛、电击痛、感觉迟钝等。刺激诱发性疼痛包括:1)痛觉过敏:指正常情况下可引起疼痛的刺激导致疼痛程度较正常情况下更重;2)痛觉超敏:指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疼痛的刺激(如触觉)导致出现疼痛1。
急性DPNP的临床表现为重度疼痛,痛觉超敏明显,影响日常活动。常伴有感觉异常、体重下降、重度抑郁,神经系统体征不明显。电生理检查正常或轻微异常。慢性DPNP多见于糖尿病病程数年后,疼痛持续>6个月,夜间痛甚,包括自发性疼痛和刺激诱发性疼痛1。
DPNP形成机制错综复杂,包括外周敏化、中枢敏化、下行抑制系统的失能、多种离子通道的异常等,并且多种机制相互影响1。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VGCC)在DPNP疾病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VGCC是由4~5个亚基组成的复合蛋白,包括α1、α2δ和β亚基,其中,α2δ亚基是膜锚定的细胞外糖蛋白,可调节VGCC运输和钙电流,其作用与神经性疼痛有关2,3。
糖尿病累及周围神经损伤后,可引起脊髓后角(主要是突触前膜)钙离子通道上的α2δ亚基高表达,钙离子通道异常开放,钙离子内流增加,导致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增加,神经元过度兴奋,从而产生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1。因此,阻断钙离子通道的α2δ靶点可以抑制DPNP。
梁辉教授:多重优势,新一代钙离子通道调节剂为DPNP患者带来持久获益
医脉通: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在国内外指南共识中均被推荐为DPNP的一线治疗药物,请您谈一谈其在DPNP中的应用和进展?
钙离子通道调节剂主要通过结合钙离子通道的α2δ亚基,抑制Ca2+介导的神经递质释放,从而在DPNP中发挥镇痛作用。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在DPNP治疗中已历经三代发展。其中,第一、二代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对于α2δ-1亚基(更多与镇痛作用相关)的选择性较低、疗效有限,且存在头晕、共济失调、嗜睡和头痛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问题3。目前,第一、二代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在国内并未获批DPNP的适应症。
美洛加巴林作为第三代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其药理学优势在于能够选择性地结合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的α2δ亚基,与α2δ-1亚基解离缓慢(更多与镇痛作用相关),与α2δ-2亚基(更多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有关)解离快速。因此,其治疗窗口较宽,安全系数更高,在发挥持久镇痛作用的同时可减少中枢不良反应4。在2024年8月发布的《中国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指南(2024版)》5中,美洛加巴林被推荐用于DPNP的治疗,证据等级A,推荐等级1。2024年6月28日,美洛加巴林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成人DPNP,并于2024年10月18日在中国成功商业上市,打破了该疾病多年以来无适应证药物治疗的困境,也开启了我国DPNP治疗新格局。
作为新一代钙离子通道调节剂,美洛加巴林在DPNP治疗中具有以下优势:
1)显著、持久改善DPNP患者疼痛。一项纳入834例DPNP患者的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对照Ⅲ期研究显示6,第14周时,美洛加巴林30mg/天剂量组的平均每日疼痛评分(ADPS)较安慰剂组显著降低(-1.81 vs -1.31,P=0.0027),且ADPS评分降低≥50%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30.9% vs 19.4%,P=0.0048)(图1)。随后的开放标签扩展研究显示7,从基线至扩展研究的第8周,视觉模拟评分(VAS)逐渐降低,随后趋于稳定,在第52周时相对于基线的平均变化为-9.8mm;简明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的其他项目评分(总评分、感官评分、情感评分和当前疼痛强度)在第52周时相对基线均降低(图2)。
2)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一项在中国进行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试验显示8,与安慰剂相比,美洛加巴林组患者对疼痛整体印象变化(PGIC)评分≤2分(“改善明显”或“改善非常明显”)和≤3分(“轻微改善”或更好)的比例较高;且美洛加巴林组每周每日睡眠干扰评分(ADSI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安慰剂组(-1.92 vs -1.45,P=0.0073)。在欧洲五水平五维健康量表(EQ-5D-5L)分析中,美洛加巴林组第14周时的指数值和视觉模拟量(VAS)评分较安慰剂组明显改善(图3)。
3)可适用于肾功能损害患者,且依从性高。一项纳入35例肾功能损害(30例中度,5例重度)患者的Ⅲ期研究显示9,第14周时,美洛加巴林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且耐受性良好、平均治疗依从率高,中度肾损害患者依从率为99.9%,重度肾损害患者为78.7%(图4)。
4)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多项临床研究显示6-9,美洛加巴林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且大多数不良事件为轻度或中度,无需治疗即可缓解。
余能伟 教授
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国家卫健委脑防委优秀中青年专家及重症脑血管专委会委员
国家互联网+移动卒中救治联盟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卒中中心管理指导委员会委员及督查专家
中国老年医学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及四川神经科学学会理事
四川省康复医学会神经病学专委会候任主委及重症学组组长
四川省医学会第九届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成都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专委会主委
四川省卒中学会常务理事
四川省神经内科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及再灌注质控中心副主任
《四川医学》审稿专家与特约编委《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编委
四川省保健专家委员会会诊专家及编委
梁辉 教授
博士,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感染和脑脊液细胞学组委员
浙江省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
长期从事视神经脊髓炎、脑炎、重症肌无力等神经免疫疾病和脑血管病的神经影像学研究,在新型生物制剂运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
审批编码:CN-20241220-00004
声明:本资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请勿向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