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能伟教授&梁辉教授专访:独特机制、长程守护,新一代钙离子通道调节剂为DPNP患者带来长期获益

导读

当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DPNP)已成为全球医疗领域的关注热点之一。DPNP形成机制错综复杂,中枢神经系统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在DPNP病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3。因此,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在DPNP治疗中不可或缺,然而,既往钙离子通道调节剂的治疗存在一定局限性3,尚不能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求。


为促进DPNP的融合与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神经科医疗服务水平,医脉通有幸邀请到四川省人民医院余能伟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梁辉教授进行深度专访,围绕DPNP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以及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在DPNP中的应用等话题分享真知灼见。现将精彩内容整理如下,与读者共享。



余能伟教授:聚焦机制,钙离子通道调节剂是DPNP的潜在治疗靶点


医脉通近年来,DPNP逐渐成为全球医疗领域的关注热点,请您介绍下什么是DPNP?有哪些临床表现?


余能伟 教授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DPNP)是指由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导致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DPNP以双侧对称性肢体远端疼痛为主要特征,下肢重于上肢,远端重于近端,夜间痛甚。病程初期以双足远端受累多见,后逐渐向近端发展至小腿和手部。常见的疼痛包括自发性疼痛和刺激诱发性疼痛。自发性疼痛表现为持续灼痛、间断刺痛、撕裂痛、电击痛、感觉迟钝等。刺激诱发性疼痛包括:1)痛觉过敏:指正常情况下可引起疼痛的刺激导致疼痛程度较正常情况下更重;2)痛觉超敏:指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疼痛的刺激(如触觉)导致出现疼痛1


急性DPNP的临床表现为重度疼痛,痛觉超敏明显,影响日常活动。常伴有感觉异常、体重下降、重度抑郁,神经系统体征不明显。电生理检查正常或轻微异常。慢性DPNP多见于糖尿病病程数年后,疼痛持续>6个月,夜间痛甚,包括自发性疼痛和刺激诱发性疼痛1


医脉通:DPNP形成机制错综复杂,多种机制相互影响,对此,请谈一谈您的看法?以及您认为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在DPNP病理生理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余能伟 教授

DPNP形成机制错综复杂,包括外周敏化、中枢敏化、下行抑制系统的失能、多种离子通道的异常等,并且多种机制相互影响1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VGCC)在DPNP疾病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VGCC是由4~5个亚基组成的复合蛋白,包括α1、α2δ和β亚基,其中,α2δ亚基是膜锚定的细胞外糖蛋白,可调节VGCC运输和钙电流,其作用与神经性疼痛有关2,3


糖尿病累及周围神经损伤后,可引起脊髓后角(主要是突触前膜)钙离子通道上的α2δ亚基高表达,钙离子通道异常开放,钙离子内流增加,导致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增加,神经元过度兴奋,从而产生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1。因此,阻断钙离子通道的α2δ靶点可以抑制DPNP。



梁辉教授:多重优势,新一代钙离子通道调节剂为DPNP患者带来持久获益


医脉通: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在国内外指南共识中均被推荐为DPNP的一线治疗药物,请您谈一谈其在DPNP中的应用和进展?























梁辉 教授

钙离子通道调节剂主要通过结合钙离子通道的α2δ亚基,抑制Ca2+介导的神经递质释放,从而在DPNP中发挥镇痛作用。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在DPNP治疗中已历经三代发展。其中,第一、二代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对于α2δ-1亚基(更多与镇痛作用相关)的选择性较低、疗效有限,且存在头晕、共济失调、嗜睡和头痛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问题3。目前,第一、二代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在国内并未获批DPNP的适应症。


美洛加巴林作为第三代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其药理学优势在于能够选择性地结合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的α2δ亚基,α2δ-1亚基解离缓慢(更多与镇痛作用相关),α2δ-2亚基(更多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有关)解离快速。因此,其治疗窗口较宽,安全系数更高,在发挥持久镇痛作用的同时可减少中枢不良反应4。在2024年8月发布的《中国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指南(2024版)》5中,美洛加巴林被推荐用于DPNP的治疗,证据等级A,推荐等级1。2024年6月28日,美洛加巴林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成人DPNP,并于2024年10月18日在中国成功商业上市,打破了该疾病多年以来无适应证药物治疗的困境,也开启了我国DPNP治疗新格局。



医脉通:您认为新一代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在DPNP患者的治疗中有何独特优势?

梁辉 教授

作为新一代钙离子通道调节剂,美洛加巴林在DPNP治疗中具有以下优势:

1)显著、持久改善DPNP患者疼痛。一项纳入834例DPNP患者的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对照Ⅲ期研究显示6,第14周时,美洛加巴林30mg/天剂量组的平均每日疼痛评分(ADPS)较安慰剂组显著降低(-1.81 vs -1.31,P=0.0027),且ADPS评分降低≥50%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30.9% vs 19.4%,P=0.0048)(图1)。随后的开放标签扩展研究显示7,从基线至扩展研究的第8周,视觉模拟评分(VAS)逐渐降低,随后趋于稳定,在第52周时相对于基线的平均变化为-9.8mm;简明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的其他项目评分(总评分、感官评分、情感评分和当前疼痛强度)在第52周时相对基线均降低(图2)。

图片图1 美洛加巴林显著降低ADPS评分
图片图2 美洛加巴林治疗DPNP的长期获益

2)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一项在中国进行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试验显示8,与安慰剂相比,美洛加巴林组患者对疼痛整体印象变化(PGIC)评分≤2分(“改善明显”或“改善非常明显”)和≤3分(“轻微改善”或更好)的比例较高;且美洛加巴林组每周每日睡眠干扰评分(ADSI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安慰剂组(-1.92 vs -1.45,P=0.0073)。在欧洲五水平五维健康量表(EQ-5D-5L)分析中,美洛加巴林组第14周时的指数值和视觉模拟量(VAS)评分较安慰剂组明显改善(图3)。

图片图3 安慰剂组和美洛加巴林组的PGIC、ADSIS、EQ-5D-5L和VAS变化

3)可适用于肾功能损害患者,且依从性高。一项纳入35例肾功能损害(30例中度,5例重度)患者的Ⅲ期研究显示9,第14周时,美洛加巴林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且耐受性良好、平均治疗依从率高,中度肾损害患者依从率为99.9%,重度肾损害患者为78.7%(图4)。

图片图4 美洛加巴林在肾功能损害患者中耐受性和依从性

4)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多项临床研究显示6-9,美洛加巴林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且大多数不良事件为轻度或中度,无需治疗即可缓解。


专家简介

图片

余能伟 教授



  • 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 国家卫健委脑防委优秀中青年专家及重症脑血管专委会委员

  • 国家互联网+移动卒中救治联盟常务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

  • 中国卒中中心管理指导委员会委员及督查专家

  • 中国老年医学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及四川神经科学学会理事

  • 四川省康复医学会神经病学专委会候任主委及重症学组组长

  • 四川省医学会第九届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成都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专委会主委

  • 四川省卒中学会常务理事

  • 四川省神经内科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及再灌注质控中心副主任

  • 《四川医学》审稿专家与特约编委《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编委

  • 四川省保健专家委员会会诊专家及编委



图片

梁辉 教授



  • 博士,主任医师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

  •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感染和脑脊液细胞学组委员

  • 浙江省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

  • 长期从事视神经脊髓炎、脑炎、重症肌无力等神经免疫疾病和脑血管病的神经影像学研究,在新型生物制剂运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疼痛和感觉障碍专委会.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8,24(8):561-567.

  2. 马卓伊,戚微岩等,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药物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21,45 (2): 137-144

  3. Kim JY, Abdi S, Huh B, Kim KH. Mirogabalin: could it be the next generation gabapentin or pregabalin? Korean J Pain. 2021 Jan 1;34(1):4-18.

  4. Zajączkowska R,et al. Mirogabalin-A Novel Selective Ligand for the α2δ Calcium Channel Subunit. Pharmaceuticals (Basel). 2021 Jan 31;14(2):112.

  5. 中国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指南制订专家组,等. 中国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指南(2024版)[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4,20(04):484-508.

  6. Baba M, M et al. Mirogabalin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III study in Asian patients. J Diabetes Investig. 2019 Sep;10(5):1299-1306.

  7. Baba M, et al. Long-term safety and efficacy of mirogabalin in Asia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 J Diabetes Investig. 2020 May;11(3):693-698.

  8. Guo X, et al. A Phase 3,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14-Week Study of Mirogabalin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 Pain Ther. 2024 Aug;13(4):937-952.

  9. Baba M, et al. Mirogabalin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Renal Impairment and Pain Associated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or Post-Herpetic Neuralgia: A Phase III, Open-Label, 14-Week Study. J Pain Res. 2020 Jul 17;13:1811-1821.


审批编码:CN-20241220-00004

声明:本资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请勿向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发放!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