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文《清华大学大力推进高水平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文中提到清华大学强化组织领导,规划队伍建设,建立教学评价预警机制和帮扶机制,实行教师退出机制。
退出、转岗,能者留下
早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就通过实施初任者研修制度和修订《教职员资格法》等方式来管理“不合格教师”;美英等教育强国也先后加入实施“教师退出机制”的阵营。
美国三大理工学院之一的佐治亚理工学院,在2021年10月批准的关于任期程序和任期后审查的变更政策引起美国学术圈的激烈讨论,根据新政策,被认为效率低下且对学生成材贡献不足的终身教职员工,可以在没有同行委员会常规解雇听证会的情况下被解雇。新规则称其旨在确保问责制和持续强劲的表现。
据佐治亚理工学院副教授 Carl DiSalvo称,佐治亚理工学院将使用李克特量表按照五个方面进行年度审查,如果任何方面有 1 分或 2 分的结果,教职员工就会进入“观察期”,面临着被解雇的风险。
在国内,教师退出机制也在很多高校中执行着。
在2008年,华南理工大学就已经实行了教师“末位淘汰制度”。据悉,学校每学期组织全校本科生对老师进行网上教学评测,并根据评测结果进行排名。连续两个学期排名在后5%的教师,则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学校组织同行专家、督导员和有关领导进行课程质量鉴定,并做出包括培训、暂停开课资格、转岗等相应的处理决定。
今年2月份,天津理工大学发文提到,建立教师转岗退出机制,优化队伍。一是针对任同级职称时间长,教学、科研能力“双弱型”教师,及学院认定不能胜任教学科研岗的教师须退出教师岗位,根据学校制定的空岗招聘方案,转岗教师依方案竞聘新岗位。二是建立警示机制,对初次确定转岗教师实行1年警示期,期满考核仍不能满足岗位要求的教师实施竞聘转岗制度。
3月份,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发文表示学校坚决实施思政课教师师德“一票否决”制,建立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将政治思想把关融入教学科研、管理服务、评优评先、职级晋升等各项环节。
教师退出机制不止存在于高等教育。
1月7日,北京丰台教育发展理事会2024年工作会上,通过了《关于推进丰台区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的若干措施》,明确2024年丰台区将在“区管校聘”改革中加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考核结果运用,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
6月底,天津市西青区印发了一份《西青区中小学教师聘期管理实施方案(试行)》,其中明确,自今年8月1日起,该区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将全面实行教师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打破“一聘定终身”,对中小学教师职称聘任实施动态管理,构建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学校将教师退出机制应用到实际,师范生的未来培育将呈现出怎样的景象?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8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给未来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指了方向。
意见提到,大力支持师范院校建设,全面提升师范教育水平;强化高层次教师培养,为幼儿园、小学重点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教师,中学教师培养逐步实现以研究生层次为主;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计划。
关于取得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相应学历学位,2021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规定,取得中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学校师范专业本科或者其他相关专业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获得相应学位;取得普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硕士研究生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获得相应学位。
所以,一些师范高专院校更加抓紧了升本的步伐。
与此同时,在研究生师范培养上,教育部也在陆续进行诸多尝试。
今年6月,《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发布,从2024年起,国家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本科4年,教育硕士研究生2年),支持符合条件的公费师范生免试攻读本校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再履约任教。
7月,在总结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首批30所“双一流”高校试点经验基础上,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3所试点高校名单。从2024年起,这些高校将通过推免或在读研究生二次遴选进行招生,重点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高素质科学类课程教师。
政策在不断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专业、创新、有活力的教师队伍出现,为中国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为祖国的学子撑起更广阔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