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鹮共栖:中学生视角下的朱鹮保护

朱鹮又称朱鹭、红鹤、俗称红鹮,是鹳形目鹮科朱鹮属大型鸟类,曾广泛分布在亚洲东部中国、苏联、朝鲜、日本的广大区域。
从1981年的7只到2023年全球种群数突破“万只”大关,朱鹮这个曾经几近灭绝的物种,经过无数人近40年的保护探索,终于由极危变为濒危,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和保护区的民众一起,为世界创造了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
图片

朱鹮©张跃明

中国陕西洋县是朱鹮重要的栖息地。在翠绿山水间,朱鹮,因其优雅的身姿与注重家庭纽带的自然习性,被誉为“吉祥鸟”,有着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从唐代诗人的诗篇到现代舞台艺术,它始终承载着人类对和谐、美好的向往。不幸的是,朱鹮在上世纪曾一度濒临灭绝——它对栖息环境的高要求,以及人类大规模工业和农业化对环境的冲击,使其濒危的命运成为了自然保护与人类发展关系的缩影。
来自北京的高二学生TED WANG今年拍摄了这部Mini纪录片《人鹮共栖》,旨在通过镜头来展现朱鹮的生存现状,唤起更多人对生态保护的关注与行动。TED通过赴实地考察、田间拍摄和观察研究,看到了朱鹮保护背后的复杂性:从生态环境的破坏到后续人们的干预和补救,朱鹮在洋县的种群复苏既展现了科学保护的成效,也体现了当地文化在生态保护责任感上的提升。然而,这种人为的保护方式也带来了朱鹮对人类的长期依赖及一系列生态系统平衡的挑战。
《人鹮共栖》讲述的朱鹮故事,并非是孤立的——折射出的是人与自然动物共存的关系以及无数其它濒危物种共同面对的繁衍挑战。作者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凸显兼顾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理念的重要性。
阿拉善SEE西北环保项目中心 “鹮田一分” 朱鹮保护项目于2018年4月启动,首期在洋县华阳镇保护并恢复朱鹮栖息地500亩,平均每亩特别为朱鹮留出一分田作为觅食区,觅食区内禁止生产活动,长年保证蓄水,并投放以修复水田的生物多样性,确保朱鹮在野外有充足的食物,目前已取得很好的效果,为朱鹮留下宝贵的活动空间,在朱鹮活动区创造朱鹮觅食地环境保护和社区经济发展合作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