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是负责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的临床学科,为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治疗、器官功能支持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防治[1]。
每年大约有数百万的患者罹患危及生命的疾病,不得不经历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令人不安的治疗过程。
在这种治疗过程中,他们经常面临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2],甚至出现严重的精神行为障碍,如谵妄、焦虑障碍、抑郁障碍、激越,以及自伤和自杀行为等。患者出现以上这些情况均需要精神科药物和心理治疗的及时干预[3]。
当患者完成ICU治疗并度过危重症期后,可能会经历精神健康与身体机能方面的双重障碍,即ICU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PICS)。
PICS的主要精神心理障碍包括:长期认知功能障碍(占比20%)、抑郁症(约30%的患者受到影响)、焦虑症(35%~70%的患者罹患)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约20%~30%的患者出现)。
这些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多样,其严重程度可从轻微不适到危及生命安全[4]。
5种常用的精神障碍药物
5种常用的精神障碍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心境稳定剂、镇静催眠剂等。
抗精神病药物
抗精神病药能够控制兴奋、躁动、幻觉及妄想等症状,在临床中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也可用于处理谵妄、激越状态以及器质性疾病继发的幻觉妄想状态等。
常用药物包括:右美托咪定[5]、氟哌啶醇、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喹硫平、齐拉西酮、奥氮平)等。
抗抑郁药
目前在成人单相抑郁中常用的药物根据作用机制或化学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类: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剂(NaSSA)、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三环及四环类抗抑郁药(TCA)。
这些药物通常除了能改善抑郁症状,也能有效治疗焦虑症状。
常用药物包括: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文拉法辛、氯胺酮等。
抗焦虑药
目前在重症医学中使用的具有抗焦虑作用的药物包括:SSRIs、SNRIs、苯二氮䓬类(BZDs)、NaSSA、选择性5-HT1A受体激动剂等。
常用药物包括:咪达唑仑、氯硝西泮、丁螺环酮、坦度螺酮。
心境稳定剂
心境稳定剂是治疗双相障碍的主要药物,能有效缓解并预防躁狂和抑郁发作,且不会导致或诱发转相。
常用药物包括:碳酸锂和抗惊厥药(如丙戊酸盐、拉莫三嗪等),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喹硫平、氯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也具有稳定情绪的作用。
镇静催眠剂
镇静催眠药是指通过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和活动性,达到镇静、诱导睡眠及帮助维持睡眠、改善睡眠质量的一系列药物。
常用药物包括:BZDs、丙泊酚、右美托嘧啶、巴比妥类、其他(唑吡坦、佐匹克隆和褪黑素等)。
5种精神障碍药物临床指征的区别
5种不同的精神障碍药物的临床指征有明显的差异。(具体详见表1)
5种精神障碍药物的治疗方案各异
这5种治疗重症医学精神障碍药物的治疗方法各有不同。(具体治疗见表2)
最新治疗进展
音乐疗法治疗ICU患者焦虑和谵妄
音乐疗法(MT)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ICU焦虑和谵妄患者的焦虑水平,缓解他们的心理和身体疲劳。MT能够维持ICU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收缩压(SBP)的稳定性[6]。
预防性米诺环素治疗危重患者谵妄
研究结果表明,米诺环素可能对谵妄发生率产生积极影响。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该药作为危重患者预防措施的益处[7]。
参考文献:
编辑 | 麦麦
排版 | 麦麦
审核 | 梓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