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中药材太子参种植的关键期。时下,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客楼镇各地的太子参种植户正抢抓时节,积极开展太子参移栽工作,为来年产业丰收播种希望。
种植户开展太子参移栽工作(陈昆 摄)
隆冬时节寒意浓,在客楼镇白家坝村油茶林下套种太子参基地里,却是一派火热的劳作景象。整理得十分干净的田地里,油茶树迎风挺立、白色茶花傲立枝头,村民们则忙碌穿梭在行垄间,有序进行着施肥、掏沟、摆种、覆土等太子参移栽工序,为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利用油茶生长的空档期,今年我租了60亩油茶地来种植太子参,这几天,每天都有二三十个村民在基地干活,目前已经完成了近50亩地,今天就可以全面完成移栽。”客楼镇白家坝村太子参种植户吴守菊说。
该基地从2021年开始发展油茶种植,基于油茶生长期较长,为提高土地利用率,今年,白家坝村结合产业生长习性和发展实际,以“大户+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引导农户在油茶地里实施林下套种中药材太子参共1324亩。
太子参种植苗(陈昆 摄)
油茶和太子参“联姻”,不仅能促进以短养长、一地多双,也进一步拓宽了周边群众增收的路子。
“我在这边是负责施肥和掏沟,工钱是按10块钱一小时算,一天我们要做八个小时,每天下午收工就结现钱,大家干起活儿来都特别有劲。”白家坝村村民高存权表示,这几年,村里发展产业多,即使无法外出务工,在家也能一年四季都有事做,同样可以增加家庭收入。
发展太子参产业在当地时间比较久,也非常受农户青睐。除了土壤气候适宜、能够保障正常生长和稳定产量外,见效周期短、技术成熟以及稳定的市场需求、销售渠道,这些都给种植农户吃下了发展的“定心丸”。
“我在家里种植太子参也有七八年时间了,这个产业还是很好的,不受极端天气影响的情况下,每亩地可以产出太子参2000到2500斤,关键是销路很有保障,就算是不拉出去卖,也会有人上门来收购。”吴守菊说。
太子参种植基地(陈昆 摄)
近年来,客楼镇依托林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套种中药材产业,促进一地生“多金”、产业多元化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目前,全镇共有林下套种太子参2843亩、套种黄精1371亩,这些产业基地也成为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陈昆 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