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可替代毕业论文!浙农林大13位应生不用写毕业论文了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纪驭亚 通讯员 陈胜伟

眼下,研究生招生考试刚刚结束,2025届大学毕业生正忙着毕业论文撰写,不少学生还在撰写毕业论文、求职就业、准备考研复试之间不断切换。但是在浙江农林大学集贤学院,该院新农科求真实验班211班的应届毕业生朱佳钦却专注着开展科学研究,他希望自己能够在生物防治、昆虫病理等领域的研究道路上走得更远一些。

能够在大四期间全心全意从事科研工作,不需要为毕业论文操心,这要感谢该校的一项本科生以高水平论文代替毕业论文的政策。此前,朱佳钦在导师周湘的指导下发表了高水平毕业论文,前不久他申请了以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替代毕业论文,并以93分的高分获得学校的审核通过。这意味着他不需要再单独撰写毕业论文,可以有更多时间投入到自己的研究和实践中。

图片

图为浙江农林大学学生在开展科学研究。学校供图

根据浙江农林大学刚刚下发的《关于公布2025届本科毕业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替代毕业论文(设计)名单的通知》,今年该校有朱佳钦等13位应届本科毕业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成果达到相关要求,同意替代毕业论文(设计)正文并获得毕业论文(设计)学分。据悉,这13名幸运儿来自不同专业,包括动物医学、木材科学、应用化学、大数据、茶学等。他们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论文,经过学校审核和答辩,论文成绩直接作为毕业论文成绩。

朱佳钦就是享受这项政策的13名幸运儿之一。从2022年开始,朱佳钦就一直跟着导师周湘开展研究,从大三开始撰写相关的研究论文,并于今年5月份在SCI国际期刊《昆虫》(《insects 》)杂志发表了题为《豌豆修尾蚜在接触专一性蚜虫病原真菌暗胞耳霉后转录组分析,以及通过下拉试验筛选与CytCo结合的蚜虫蛋白》(《 Transcriptomic Profiling of Bean Aphid Megoura crassicauda upon Exposure to the Aphid-Obligate Entomopathogen Conidiobolus obscurus (Entomophthoromycotina) and Screening of CytCo-Binding Aphid Proteins through a Pull-Down Assay 》)的论文。他表示,这项政策对于热爱科研学术的同学来说,真的非常棒。有了这个政策,可以用发表的论文代替毕业论文,让自己可以更专注昆虫病理等感兴趣的领域,为未来的研究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朱佳钦开心地说:“前段时间自己已经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希望能够继续从事昆虫病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深造。发表论文替代毕业论文的这一政策,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研究,可以更深入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同时,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从事科学研究的信念和决心。”该校不少学生表示,这项新政策的推出,不仅对学生个人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对整个学校的学术氛围和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据介绍,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学术型人才,提高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浙江农林大学此前专门出台了《本科生发表论文、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替代毕业论文(设计)实施办法》。学生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可以向专业所在学院申请替代毕业论文(设计):一是掌握了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在该校学术期刊定级标准A类及以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设计作品,或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被SSCI、A&HCI等索引之一检索;二是本科生(排名第一)参加“互联网+”和“挑战杯”大赛获国家级二等奖或银奖及以上,获奖项目须与本专业相关的;三是参加创业实践活动,须完成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报告。

根据申请程序,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提出申请,相关学院统一组织答辩委员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按照毕业论文答辩程序进行答辩,并经答辩委员会投票同意,可认定其发表论文、竞赛获奖或创业实践活动报告替代毕业论文(设计)申请通过。通过的学生可获得同等的毕业论文(设计)学分,成绩按答辩委员会给定的综合评定成绩登记。

替代毕业论文政策的实施,让部分拥有学术成果的迎接毕业生们有了更为灵活的选择,得到了浙江农林大学广大学生和教师的热烈欢迎。不少师生表示,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而用已发表论文替代毕业论文,正是一种鼓励和肯定学生创新成果的具体措施。申请发表论文替代毕业论文,此举旨在充分发挥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取得更多的成果,从而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建立学生发表论文与毕业论文有效结合的机制,是激发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关键所在。这几年我们本科生发表论文的数量越来越多,层次也越来越高。”浙农林大教务处处长郭建忠表示,建立学生发表论文与毕业论文有效结合的机制,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多出成果,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