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翼青教授认为,传播与社会、传播与共识的关系受到芝加哥学派的影响,强调传播在社会型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他指出,芝加哥学派关注具体社会问题,通过传播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作用,揭示了诸多社会问题。
3.然而,芝加哥学派在思考、解决具体社会问题上的观点与做法,对于今人启示有限,因其保守的道德主义倾向。
4.胡翼青提出“生成式社会”和“平台世界”两个概念,以帮助理解社会与传播的关系,强调技术进化速度远超人类。
5.他认为,商业传播在凝聚社会共识方面具有挑战性,但通过增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方式来进行传播,有助于打破不同领域之间的界限。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编者按:
生成式AI的兴起,正在催生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而这种社会形态亟需重新回答传播与社会的关系。
2024年6月,群玉山研究院联合腾讯研究院一道在南京大学拜访了胡翼青教授。胡翼青教授是国内最早系统研究和引进传播学芝加哥学派的学者,从传播学思想史角度看,其博士论文基础上出版的《再度发言:论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是最直接回答传播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内容。因此,我们希望通过与胡老师的对谈,厘清传播与社会、传播与共识的关系,以及商业传播在其中扮演的特殊角色。
如果100年前,芝加哥学派是在现代社会/工业社会的逻辑中,研究传播与社会的关系;那么,当下,走出工业逻辑的数字逻辑中,我们应该如何以一种整体的视角跳出来看我们的社会,继而再探讨传播与社会的关系?
本文为群玉山咨询研究院潘洪亮、腾讯研究院王焕超与胡翼青教授的对谈全文。
访谈对象:
胡翼青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副院长
Q:我们从芝加哥学派谈起。您之前一直关注芝加哥学派,在芝加哥学派的视阈里,如何看待“传播”这个概念?进一步说,芝加哥学派对传播的认识,如何影响后世的传播理论?
尽管这个学派自始至终没有承认自己的研究跟传播有什么关系,而且在他们那个时代、在他们的观念里,传播确实不是一个重要概念,但他们还是为传播理论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并且设定了今天传播学研究的很多重要议题。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还会通过芝加哥学派的视角来设定研究问题,比如说芝加哥学派怎样把欧洲的社会科学思想美国化,这对传播学中国化和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有什么启发意义?
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 约翰·杜威(左)
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 R·E·帕克(左)
腾讯研究院:《机器人崛起:具身智能的技术、商业与社会落地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