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黑色的中式练功服,胸前的对襟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衣襟一旁绣着“非遗”龙川黄家拳的标志……在河源市龙川县第一小学操场上,下午的大课间时段经常能看到一位带着学生打拳的身影。这位带领孩子们练习拳术的师傅,是龙川黄家拳的第七代传人黄辉洪。
教学现场,黄辉洪为孩子们示范了黄家拳的整套动作,随后拆解招式逐招讲解每个动作的要领。“第一式,开山式,左脚向左侧开小步成高虚步法,右手从右向左劈掌,左手扶在左肘关节,别紧张,放松……”他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声音不大,却刚劲有力。
黄辉洪是龙川县铁场镇洋贝村人,自8岁起就跟随祖父黄梓林学习黄家拳,经过近40年的学习与磨炼,黄辉洪熟练掌握黄家拳的套路与拳法,并且作为龙川县黄家拳第七代传人传承发扬黄家拳。
龙川黄家拳已有260多年历史
黄家拳历史悠久,传承至今已有260多年。据《龙川县志》记载,黄家拳第一代传人黄书命两兄弟在机缘巧合下学习了少林拳法,经过多年磨炼创编了独具一格的“龙川黄家拳”,曾考取武举人。此后传艺其子黄大旋,代代相传。
上世纪60年代第五代传人黄梓林在龙川霍山林场、惠州龙门县南昆山两地开馆授徒,当时人称“阿垛古”,在当地是家喻户晓的人物,特别是有狮团的乡村,聘其为拳师,传授武艺。目前黄家拳已传至第七代。在黄辉鸿的努力下,2023年8月,龙川黄家拳入选龙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黄辉洪介绍,龙川黄家拳以动作连贯、刚柔并济、灵活迅猛为特点。主要脚法有麒麟步、马步、后蹬脚、侧蹬脚等,主要手法有搭、标、拦、摊、分掌等。拳术刚柔相济、出击迅猛、动作舒展紧凑,朴实无华,攻防兼备,具有较强的实战意义。
年轻人爱上黄家拳
黄家拳作为客家地区武术的代表之一,具有南拳朴实、大方、实用的风格,同时黄家拳讲究意念结合,全身运动,能够满足群众强身健体的需求。武术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瑰宝,龙川黄家拳不仅具有丰富的技艺内涵,还有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修身养性功能。
“中国传统武术比如太极、八段锦等都讲究身心合一、动静结合、意力相成、气体协调,龙川黄家拳也不例外。”黄辉洪说,打龙川黄家拳可以活动筋骨、疏通经络,在锻炼中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黄国武是黄辉洪的弟子之一,在接受采访时分享了他的习武初心。他表示,自己选择武术之路,初衷是为了增强体质,保持健康。在跟随黄辉鸿修炼黄家拳的过程中,自己不仅学习了功夫,更深刻地领悟到了武德和礼仪的重要性。他回忆,师傅常强调,人的品格是放在第一位的,并告诫他们,练习黄家拳不是为了好勇斗狠,而是为了培养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强健的体魄。
自2007年开始,黄国武便投身于黄家拳的学习,至今已有16个年头。他的热爱和坚持让他在河源市区开设了自己的武馆,目前已有60名学徒跟随他学习武术,传承黄家拳的精神和技艺。
“非遗”进校园,传承不间断
为了促进黄家拳的传承与发展,黄辉洪于2024年自筹资金建立了800多平方米的黄家拳传承基地,目前该基地成了展示和传习黄家拳文化的载体,为武术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此外,还通过多种渠道推广黄家拳,积极推动武术进校园活动,至今已参与超过110场的展示和表演,让更多人了解和接触这一传统武术。
在黄家拳的创新发展方面,黄辉洪说,传统的黄家拳对高步法的要求比较高,普通人接受度不高,而且也难以练习。于是他们便对黄家拳进行创新改良,将高步法改为更加灵活适宜的中高步伐,同时创新了一套武术操,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去传授。
如今,随着龙川县大力推进“非遗”进校园,黄家拳也走进了龙川校园的体育课,学校操场上活跃着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黄家拳的身影。
在龙川县田家炳中学就读高一年级的黄钰婷,也是黄辉洪的学生之一。黄钰婷的父亲黄子飞介绍,自2019年起,黄钰婷便开始跟着黄辉洪学习黄家拳,至今已有5年的拳龄。黄子飞说,他女儿对黄家拳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是她选择学习黄家拳的主要原因。此外,家人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磨炼她的意志和体魄,因此全家都非常支持她学习黄家拳。黄子飞还提到,除了黄钰婷外,他的另外两个孩子也同样被送至黄辉洪师傅门下学习黄家拳。
当前,黄辉洪正在不断将黄家拳发扬光大,2016年,黄辉洪在龙川县两渡河开设江夏堂武馆,开始授徒传艺,至今,正式招收徒弟有12名,兴趣班性质的武术班学生约有300名,2024年黄家拳被列入龙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阳光的照耀下,龙川县第一小学的操场上,打黄家拳的身影愈发显得坚毅而生动。黄辉洪师傅的身影,就像一颗种子,把黄家拳自强不息的精神种在了孩子们的心里,这是一门武术的传承,也是一种精神的传递。
文丨袁文康 谭少燕